投訴:短訊騙局增警打擊不力

疑似行騙短訊再現江湖!有手機用戶多次接獲不明來歷手機短訊,聲稱有「急事」要求覆電,追查下發現不少網友亦遇上類似騙局,更遭對方恫嚇還錢,險墮陷阱。立法會議員狠批警方對短訊騙案跟進不力,促主動調查及提高罰則,免讓騙徒逍遙法外。 記者 梅可茵

蕭小姐早前一周內四度接獲求救短訊,內容均為「急事,速電張小姐23××××××」,一度誤以為朋友出事,遂按顯示之固網電話覆電,「有個男人聽電話,我問佢係邊個、邊間公司,佢死都唔肯講,淨係話check(檢查)過我個電話號碼,冇發短訊畀我,好似手上有張名單咁!」蕭小姐上網搜尋類似資料,發現去年七月已有網友透露接獲相同短訊,威嚇要求還款。

網友早揭發 未主動徹查

記者嘗試致電同一電話,接聽的男子拒絕提供公司名稱,只着記者提供聯絡電話及姓名等資料作身份核實,隨後便指記者拖欠該公司債項,要求將五千元存入指定戶口。但當記者要求提供單據及證明文件,對方便隨即掛線。

根據法例,任何人藉電訊發送遇險、緊急、安全等虛假訊號,或意圖欺騙,可被罰款一萬元及監禁兩年。

「既然喺半年前已經有網友提過懷疑畀人呃,但到今日都有人收到,好明顯警方一直冇主動徹查!」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質疑警方未有積極跟進短訊騙案,建議市民接獲類似短訊應立即報警求助。同時,王國興又指現有法例不足涵蓋日新月異的行騙手法,「就算周圍發啲呃人短訊,最多只係罰坐兩年監,邊度有阻嚇性!」建議增加罰則及監禁年期,以收阻嚇之效。

如電腦病毒 難追查源頭

互聯網專業協會創辦人葛珮帆認為,有關短訊有如電腦病毒,一般難以追查源頭 ,「可能嚟自電腦Program(程式),隨機咁發短訊出去,睇吓幾多人會回應。」葛承認現行法例難以監管類似短訊騙案,「個短訊講到咁含糊,除非真係畀人呃,如果唔係警方都未必落案!」

有關固網營辦商發言人證實,發出短訊的固網電話用戶屬該公司名下固網電話,以公司名義登記,倘投訴人認為所接收短訊有滋擾成分,建議向警方求助。

警方發言人則說,暫時未有資料顯示有關電話號碼與過往電話騙案或手機短訊騙案有關。倘有騙徒利用手機短訊行騙,警方會追查發出短訊來源,一旦拘捕有關人士,會控以欺詐或串謀詐騙等刑事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