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勿怕冒進只怕不進

馬英九與蔡英文的一場辯論,奠定了朝野領袖就公共政策理性辯論的先河,也體現了社會溝通與參與的積極意義。這場「雙英辯」的主軸成了鎖國與冒進之爭,各有立場攻擊對方又據理力爭,辯論後有百分之三十九的台灣民眾較清晰簽署ECFA的意義。

但是,這場辯論改變不了政黨間的運作計劃,國民黨強調有時間的緊迫性,一定要在六月簽。而民進黨在辯論前就已公布了因應三部曲,那就是先辯論,再示威抗爭,最後訴諸公投,因之辯論也只是其策略之一,而公投卻是他們的終極目標。

現綠營更積極地連署公投,力爭過關,則在年底五都選舉時可公投綁選舉,為民進黨創造有利條件,可催出票源。而國民黨若能趕在六月簽ECFA,距年底還有半年時間,也就公投無門,也不致讓民進黨將其作為選舉的議題與反政府的訴求,因之簽署ECFA充滿了政治算計,使經濟議題複雜化。

在國民黨與民進黨相互指摘的鎖國與冒進,其政策得失必須經時間的驗證,然民進黨過去八年的執政顯示了鎖國政策走不出去,台灣沒有提升只有沉淪,這也成了蔡英文最沉重的包袱,因之在「雙英辯」中馬英九的攻擊,讓蔡英文毫無還擊的餘地。

年底選舉也就因此而定調,民眾可在鎖國與開放中作一選擇,民進黨傳達的訊息不夠明確,反對簽ECFA,反對與大陸全面交往,卻沒有提出讓台灣賴以生存的替代方案,不主張開放,只有讓台灣在國際經濟舞台上被邊緣化。

事實經過檢驗,民進黨執政不開放兩岸政策,國民黨上台後兩岸與國際關係都有突破。現面臨全球化,各國都已開跑,難道台灣還蹲在那繫鞋帶?不要怕冒進,只怕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