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觀:愈裝修就是愈失修

馬頭圍道45J塌樓事件的調查報告出台,屋宇署以純技術角度剖析樓宇為何倒塌。署長說,是因為「一條支柱受外來力量破壞」,導致旁邊兩條柱同時超出負荷的極限,讓樓宇在極速的數分鐘內倒下來。

這「一條支柱」就是C13柱,是「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但署方迴避是怎樣的外來力量,責任誰屬。是樓上「劏房」所致嗎?署長說不是,劏房是有,但沒有令樓宇的負荷超標。是樓下店舖的裝修出現問題嗎?署長也不願確定。

社會期望盡快尋找「真兇」,然而,C13柱的斷裂並非只由一事引起,而是一種為了圖利而經年累月刻意對舊樓進行破壞的態度,這種態度才是「真兇」。我相信有建築工人在樓宇倒塌前「在C13柱砍下最後一刀」,但砍C13柱的劊子手不止一人。

舊區單位易手頻繁,在最舊的樓宇,其實是「愈裝修就是愈失修」,C13柱的結構早已被削弱。

馬頭圍道舊樓倒塌後,市建局成為「白武士」,即時把該地段列入重建項目。官員在不同場合也強調市區重建必須加快,回應樓宇老化和失修。我卻覺得,政府的好意會讓坊間的樓宇失修比今天更嚴重。這樣說有點弔詭,但其實是「為了圖利而肆意破壞舊樓」心態的延續。

舊樓的大業主希望被市建局垂青,毋須「爭妍鬥麗」,只須「鬥失修」,對不對?我指的是早已不住在舊樓的業主,他們不會太照顧小業主和租客的福祉,能被市建局「點中」,取得賠償,才是最重要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