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可致憩室炎屙血

便秘令人不暢不快,亦會令腸壁受壓而出現稱為「憩室」的小囊泡,六十歲以上長者近半數有此問題,有一至兩成機會併發憩室炎,若膿包穿破可引起腹膜炎,亦可造成大量出血,有病人屙血如「開水喉」,需緊急切腸保命。專科醫生指該症徵狀與大腸癌相似,故患者必須接受大腸鏡檢查斷症。

外科專科醫生鄺國雄解釋,大腸內壁經長年累月磨損,肌肉組織變薄及形成凸起的小囊袋,即憩室,直徑可由三毫米至一厘米,數目可由三、四個至長滿整條大腸。六十歲以上人士約半數有憩室,八十歲後幾乎百分之百有憩室。長期便秘是憩室主要成因,大腸要更用力排出乾硬大便,承受更大壓力,情緒緊張亦會令腸道蠕動失調而無法排便。

憩室本身沒有徵狀,但有一至兩成機會併發憩室炎,當食物殘屑或排泄物積藏在憩室,可致發炎積膿。他指港人飲食習慣多肉少菜,相信憩室炎將愈趨普遍及年輕化。他現時平均每月接收一宗新症,最年輕病人為三十二歲長年便秘女士,兩至三日才排便一次。

易與大腸癌盲腸炎混淆

憩室炎可引起下腹痙攣疼痛、腹脹、發燒及排便出血,白種人的憩室集中在左下腹乙結腸;中國人則多接近盲腸,故會出現右腹痛,易與盲腸炎混淆。百分之五個案會演變成急症,膿腫破裂併發腹膜炎,亦可造成漏管令膿液流向膀胱等相鄰器官,甚至令器官黏連。此外,憩室通常貼近腸壁血管,一旦破裂可致嚴重出血。

急症個案需緊急切除出現憩室的腸道,甚至全大腸切除,術後或需以人工造口排便,約三個月後再做手術縫合腸道才可正常排便。輕微個案雖可用抗生素消炎,但亦建議切除有憩室的腸道,因憩室一日存在,始終有復發機會,曾有病例相隔三星期便復發。

他指出,急性憩室炎以電腦掃描作首選診斷方法,然而因憩室炎徵狀與大腸癌等更嚴重疾病相似,故患者穩定後必須接受大腸鏡檢查。約兩個月前,一名出現憩室炎徵狀的廿六歲青年入院,服用抗生素後徵狀消退,豈料數星期後再做大腸鏡檢查時發現為大腸癌。預防憩室主要由預防便秘入手,包括多攝取纖維及水分,養成良好排便習慣,例如不要強忍大便及安排固定如廁時間。

記者 陳紹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