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馬頭圍道塌樓意外報告出爐後被批評片面及初步,有議員昨炮轟當局花三個月調查卻未能揪出元兇,又不滿當局拒絕披露塌樓前進行維修的工人是否合乎資格,質疑當局的維修令會否是導致塌樓的「催命符」。屋宇署以相關資料涉及案件詳情而拒絕披露,但預計可在一個月內公布主力柱被破壞的源頭。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的小組會議上,不少議員均形容對馬頭圍道塌樓報告感到失望。李永達批評調查進度緩慢,遲遲未能查出破壞主力柱的元兇,難以還死者及其家屬公道。有議員更批評報告迴避責任,要求署方公布塌樓時正在進行維修的是否註冊工人及當時正進行甚麼類型工程等資料。
屋宇署署長區載佳回應稱,未知樓塌時工人正進行甚麼類型工程,仍需進一步化驗才能找出破壞主力柱的外力為何,預計一個月內有結果。至於工人資格的資料則因涉及案件詳情,經徵詢律政司意見後認為不可透露,若證據充足才提出檢控。
議員葉劉淑儀擔心,當局在三個月內匆匆巡查四千幢樓太倉促,有議員又認為當局低估了「劏房」對樓宇結構的影響,「好多做呢類工程嘅人都未必合資格,隨時成為樓宇嘅計時炸彈,究竟政府有冇規管?」區載佳強調,巡查期間未有特別調查「劏房」,但若樓宇因「劏房」影響到結構,外牆自會出現裂痕等徵兆,毋須特別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