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經濟學者月前私下指出,政府在房地產市場方面出手慢了幾拍,最理想的是在樓價回復到高峰的七成時開始出手,並由供應方面入手,就可減緩當時的升勢,讓市況在這個水平徘徊,也避免日後要在短時間落重藥。現時一出九招,讓人覺得是為勢所迫,更大的問題是,如果市況就此回落,早前購置了房產的市民又會生怨。所以避免大跌,首先就是防止大升。
本欄月前分析過,香港雖然有一百一十七萬戶擁有自置物業,但不等於這一百一十七萬戶的業主都很樂意見到樓價大升。香港的樓價幾十年來一直高企,一般市民置業都是由小單位開始,由結婚之始的五百呎、兩房一廳單位,到養兒育女,甚至僱請外籍傭工,對樓宇面積的需要就會增加;而在事業發展的同時,也會希望改善生活條件。故香港市民在工作的三、四十年間,會由細屋搬大屋,也就是換樓。
要換樓,就等於現時自置的物業未能完全對沖將來的置業,由五百呎升上八百呎,只是對沖了六成二,由八百呎升上一千二百呎,也只是對沖了六成六,未有對沖的部分,就完全暴露在樓價上升的風險中。
因此,樓價跌,業主會因負資產而蒙受損失;上升過急,那業主換樓時,薪金上升和儲蓄又追不上未有對沖樓價的上升部分,尤其是近年升勢集中在較大的單位,故對沖的部分比用面積計出來的比例更低,以上述的例子,對沖部分可能還不到一半,那業主又豈會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