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不一樣就不一樣

香港一般的商業大廈比較欠缺特色,相信是實用為大前提下的普遍現象。現時中環甲級寫字樓租金由每呎七十元到百多元不等,如果少了一萬呎樓面,一年的租金損失可高達一千多萬元,故若以起到盡為大前提,藝術性就只能讓步。

在中環中心區,較有特色的一是滙豐銀行,二是中銀大廈,均出自名家,是否有用盡地積比,筆者沒有深入研究,不能下定論。滙豐銀行新大廈落成時,因為其外形獨特前衞,引起廣泛討論,而且造價也非常昂貴,當時不斷被人質疑是否物有所值。記憶所及,這幢大廈造價高達五十多億港元,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可說是天價。

筆者當年曾為此問過滙豐銀行的一位發言人。這位姓胡的先生答得非常到家,他說很難評論貴與不貴,但如果你要起一座這樣的大廈,就一定要這個價錢;當然,如果你要起另一種大廈,價錢又不一樣,如果以二十億元預算為限,一樣可以起出同等樓面的大廈,但不一樣就不一樣。

在北京,整個北京市甚至是中央政府,相信都想利用二○○八年奧運這個機會重新打造中國和北京的形象。中國有五千年歷史,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北京就是八百年帝都,現時中國的權力中心,代表的建築不是故宮就是長城。中國要建立現代國家形象,就不能再推銷舊有的東西,開放、包容、富創造性這些特質,就靠那一座又一座、看起來有些古怪的新型建築物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