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時大談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然而,美國外交政策卻非以普世價值為依歸,往往只取決於短期戰略考慮。
「九一一」襲擊後,美國完全歸咎於阿富汗及伊朗等是恐怖襲擊源頭,出兵糾纏至今,但從不反省其外交政策缺失。美國在中亞國家吉爾吉斯一敗塗地,正是缺乏自省的惡果。
美國出兵阿富汗,因戰略需要而在中亞地區建立空軍基地作補給。吉爾吉斯脫離蘇聯獨立,且行民主,表面政局穩定,於是○一年被美國選中,在其首都比什凱克的馬納斯國際機場建立基地,時任吉國總統阿卡耶夫即成美國盟友。
阿卡耶夫後來由於被指迫害異己,以及透過選舉舞弊安排子女當選國會議員,謀求權位世襲,於○五年被推翻。巴基耶夫當選總統接任,未幾又成美國親密盟友。只要巴基耶夫支持美國對阿富汗的反恐軍事行動,美國便對巴基耶夫在國內以反恐為名打壓異己、剝奪國民自由的舉措視而不見;更派出飛機及機組人員,為他提供總統專機服務。
但是,巴基耶夫卻以美國的恩惠作為跟俄羅斯討價還價的籌碼。○九年,在莫斯科承諾提供二十億美元經濟援助後,巴基耶夫答應關閉馬納斯美軍基地;但當美國把租金增至六千萬美元後,他即改變主意。結果,俄羅斯震怒,叫停經援、對輸吉燃油徵稅、動員傳媒揭巴基耶夫貪腐,激化民憤,令其倒台,臨時政府轉投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