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雞肋變雞翼

月前本欄曾討論過香港島的電車服務,最近法國股東全面收購了電車公司,準備更新服務。

怎樣形容電車?想來想去,最佳的形容詞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電車如雞肋,不但對港島區的市民,對其投資者,也算是雞肋。電車老舊且車速慢,最快只是三十咪左右,一旦遇到路面擠塞,車速可能只有十幾咪,但如果沒有了電車服務,不但心理上若有所失,實際上也是非常不便。例如,由上環到中環,中環到金鐘、灣仔,銅鑼灣到天后和炮台山等短途路程,除卻電車,又有哪種交通工具更合適、更方便?搭地鐵,出入站頭已花上十分鐘,的士不一定能截得到,加上電車站頭密,到電車沿線的目的地,更省時省力。所以電車的服務雖不起眼,似是可有可無,甚至覺得不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但沒有電車,確實又有許多不便。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就更是雞肋,甚至是煲湯後的雞肋。電車一年的營業額大約兩億元,據悉純利只有五、六百萬元,每年為數以千萬人次計的乘客帶來便利,其每年純利不足以買一個大圍的中型單位,少過一個搞風搞雨,他賺錢、你填氹的投資銀行家一年的花紅,這就是香港的真實情況。

電車的老舊,相信是因為很多年已沒有新的投資,法國公司全面接收,無疑會有一番作為。法國以烹調藝術聞名於世,今次接手電車這份雞肋,勢必要花一番工夫才可以增香加味。不期望雞肋變雞髀,能變成雞翼也相當和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