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寧教授認為,中國發展民主的幸運之處,是能夠從一些國家失敗和挫折的經驗中吸取教訓,避免走別人的彎路。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吸取了前蘇聯解體的教訓。
上世紀七十年代,蘇聯出現發展停滯的問題,人民普遍希望通過改革擴大民主,實現國家更好更快的發展。當時,戈爾巴喬夫本人也對改革躊躇滿志,他認為,蘇聯問題在於體制僵化、缺乏活力,而當中重要原因就是抑制了人民群眾的權利,人民沒地方說話,積極性不能發揮。因此,他提出《改革與新思維》,特別強調讓人民群眾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剛開始還得到很多人支持,但改革不久就使蘇聯陷入混亂,往後更是社會分裂、國家解體。解體後,俄羅斯的GDP幾年內減少一半,國家走入嚴重經濟衰退。有人認為,導致事件的發生,是個人權利登堂入室,令國家主權晦暗不明。
在中國,人們認為,只有在具備了條件的情況下,才可能享有相應的權利,即人民權利的發展要與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相協調。在處於經濟建設的重要時期,內地人民重視因經濟發展、綜合國力增強和生活水準提高而表達出來的權利發展。
而由於社會與政府之間存在着資訊不對稱、經驗不對稱,以及利益的局限性,內地需要發展有序的政治參與,亦即是引導有關群體以及代表,分層次地進行政治參與,既可保證人民群眾對國家政治生活參與的權利,又可防止參與的無效與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