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達到五十萬人,估計其中四分之一最終會死於肝硬化或肝癌。由於過往沒有可準確評估風險的方法,故大部分患者須定期接受肝癌普查及長期服藥,每人每年醫療支出接近八萬元。中文大學醫學院設計出一套肝癌風險指數,有助識別乙肝患者併發肝癌的風險,可更有效分配醫療資源。
中大腫瘤學系與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以十年時間制訂該套肝癌風險指數。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指,近九成原發性肝癌均與乙肝病毒感染有關,控制乙肝病情對預防肝癌甚為重要。中大肝臟護理中心主席陳力元表示,並非所有乙肝患者均會併發肝癌,但由於醫學界沒有可準確判斷患者風險的方法,故一直以來幾乎所有患者均會每半年至一年接受一次肝癌普查,即超聲波及甲胎蛋白測試;並持續服用抗病毒藥物。每人每年的醫療開支最多可達七萬八千多元。
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黃煒燊指,研究從一九九七年起招募了約一千名乙肝患者並跟進十年,發現五項重要的肝癌風險因素,包括年齡、乙肝病毒量及有否肝硬化等,繼而定出評分表及按不同分數將病人劃分成低、中及高風險。研究人員再用評分表為另一組共四百多名乙肝患者進行評估,結果發現七成患者屬低風險,十年內併發肝癌的風險少於百分之三,這批患者的病情變化不大,可先觀察一至兩年再接受評估,並將醫療資源集中照顧其餘三成中及高風險患者,因他們十年內患肝癌機會近三成,應定期接受肝癌普查及服藥。若以全港有五十萬名乙肝患者推算,採用該套指數後,估計每年最多便可節省二百七十多億元的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