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精神病患者被歧視的情況仍未改善,東區醫院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調查,發現有患者手持精神科醫生紙向上司告病假覆診,上司反向他遞上辭職表格要求簽署,導致失業;亦有患者被知悉身份後,因他人的不友善眼光而不敢再與人接觸。社會的歧視行為令患者融入社會時,面對不少障礙。
東區醫院曾在○七年向精神病康復者及家屬調查發現,他們均希望能縮短精神病服務輪候時間、醫護人員可耐心聆聽患者感受。今年東院再訪問四十名康復者及十名家屬,發現他們普遍覺得社會對患者的標籤比精神病更可怕,希望提高社會人士對精神病的接納。該院精神科高級醫生楊位爽表示,患者希望改善醫院服務,院方雖未能完全做到,但他們的意見應受重視。
患者家屬Lily表示,其三十五歲女兒阿儀(假名)十五年前患有精神分裂症,家人不知支援服務,感到晴天霹靂及孤立無援,至十年前阿儀因自行減藥令病情復發需入住東區醫院。她說,當時照顧女兒的壓力極大,醫護人員誤以為她才是患者,那時起她與其他病者家屬分享經驗,才學懂與患病的女兒溝通。
楊位爽又表示,受訪患者承認因患精神病而令自信心失去,而傳媒報道有精神病患者斬人的新聞,令社會人士誤以為所有精神病患者都行為異常,會傷害人。他們希望醫院內的康復者組成病人互助組織,聯合社福機構提供平台,協助康復者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