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片《歲月神偷》柏林影展獲獎,港府高官不忘出來攞彩,因為政府有份資助拍攝也。其實嘛,煲呔曾與一眾高官應該更為積極進取一點,那就是學八十後年輕人請人睇《阿凡達》之招數,也來包場請人睇戲,廣請所有八十後(當然包括九十後)睇《神偷》。
為甚麼呢?因為電影講述的是六十年代的香港故事,深水埗一位鞋匠一家四口如何艱苦奮鬥,也就是導演的童年歲月,但在中環永利街取景,而永利街很可能是八十後下一個保育目標。如此這般的電影,具有雙重意義,其一是向六十年代致敬,其二是向永利街致敬。
煲呔曾還不明白乎?導演羅啟銳說:歲月也許偷走了我們很多東西,如愛情、親情、友情,還有我們的爸爸媽媽,但歲月也留給我們一些東西,永遠活在我們的回憶裏。留給我們甚麼東西呢?六十年代的精神,也就是煲呔曾成日掛在口邊的香港精神。因此歲月神偷要向六十年代致敬,神偷偷不走六十年代香港精神呀。
全世界不論任何國家地區,不論任何民族人民,都有一個共同的故事,那就是good old days的故事也。如此這般的故事通過環繞一家四口的小人物,來演繹親情愛情友情,再加上一條別具特色的舊街,鞋匠夫婦的積極面對人生,在十號風球溫黛來襲下守護家園的場面,能不令人感動乎?
其實,歲月神偷只偷走了歲月,偷走不了人情和艱苦奮鬥守望相助的時代精神。如果這樣的小人物故事能夠感動外國的年輕人小朋友,難道香港的八十後年輕人能夠無所感無所動嗎?電影既能獲得「新世代」(New Generation)水晶熊獎,難道今天香港的「新世代」竟然與別不同,舉世無雙嗎?
當然不是。香港乃國際都會,與世界接軌,年輕人也與外國一樣,同樣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同樣會感動的。煲呔曾那就包場請看戲吧,看六十年代香港精神面貌,讓年輕人體會一下神偷偷不走的東西。至於永利街是否保育下來,也是可以商量的,對不對?
煲呔曾與眾高官以為如何?
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