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說領匯希望改變形象,正在思考如何協助年輕人創業,初步構思是在其管理的商場內設置一些像手推車般大的攤位,供年輕人擺檔,售賣各種自製的小玩意。
這主意的方向正確,且社區真有此需要,但這必須是長期的項目和承擔,不是為了「企業社會責任」而啟動的短期計劃。
在新年假期中,我認識了一群天水圍的中學生,他們在上月參加了一個「創不同」的年輕人論壇,受到講者的啟發,萌生在社區幫助他人的心願。他們鎖定的對象是天水圍婦女,認為只要籌得第一筆款項,就能幫助婦女一起創業,走出鬱悶。他們自稱「九十後有嘢做」,決定自製T恤、電話繩、曲奇餅等義賣,但難題是到哪些地方義賣呢?
「九十後」少年果然有幹勁,他們去信港鐵,也在考慮能否出城到銅鑼灣,但我問:難道天水圍沒有地方?是,領匯以賺取最高利潤為目標的形象太鮮明了,同學說,沒地方。其實,天水圍的地點多的是,正如一個民間網絡說,區內的空地可考慮作跳蚤市場,供婦女和青少年創業。
這不是甚麼創意,這就是充斥舊區的露天市集,在灣仔、深水埗,擁有小販牌就可創業,自食其力,養活一家人。奈何新社區的規劃早已否定了市集的存在價值,只有商場,就算經過大翻新,美輪美奐了,也只是商場而已。
因此,若領匯願意改變形象,在社區扮演積極角色,以便宜或免租形式支持年輕人的創業機會,真是好事,只要不是公關騷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