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2010

治痛風肝癌中藥媲美西藥

本文重點
【本報訊】中醫中藥源遠流長,科學界近年積極探究中草藥的治病原理。中文大學生物醫學院教授鄭漢其過去廿年與內地大學合作,分析了二百多種「抗旱、抗蟲、抗菌」草藥的化學成分,證實桑枝、桑葉、桂枝等藥材含抑制尿酸的化學物質,有助治療痛風,部分療效更媲美西藥;並證實黃花蒿等草藥具抗肝癌作用。整個研究項目剛獲頒○九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鄭漢其指整項研究聯同南京大學及蘭州大學進行,分析了二百二十多種草藥共一千一百多種成分,發現四百多種新化合物,並發表二百多篇國際論文。他指科學界對中草藥化學成分的了解甚少,反觀西方早已分離植物化學成分,再研發新藥,以抗癌藥紫杉醇為例,科學家早於六十年代分離其成分,但亦耗時十三年才完全了解其機制。

市民勿自行用藥

今次研究以新疆、甘肅、寧夏及陝西等西北地區的草藥為主,因氣候極端,令植物演化出抗旱、抗紫外線、抗真菌及抗蟲等能力,部分更自古入藥。中醫本身無「痛風」字眼,但有與痛風相近的「痹症」,研究小組據此分析了一百二十二種草藥,並證實部分含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化學物,可抑制引致尿酸增加的「黃嘌呤氧化酶」,從而治療痛風。當中包括可減少尿酸的桂枝、野菊花、虎杖、歐地笋及串果藤,及可加快排走尿酸的桑枝及桑葉等草藥。實驗室測試更發現部分草藥療效可媲美西藥,亦已經進行動物測試。

研究人員亦發現用於治療瘧疾的黃花蒿、用於治療黃疸的茵陳蒿,及西北地區常用的白苞筋骨草,部分成分於實驗室測試能有效殺滅肝癌細胞。鄭漢其表示,今次屬基礎研究,目標是分析中草藥的化學成分,仍有待進行更多臨床研究,才可研發出新藥物。他提醒市民勿擅自購買上述草藥服用,應諮詢專業人士及中醫師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