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東方民調:高鐵事件暴露管治瀕失控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撥款雖然獲立法會財委會通過,但連串反高鐵抗議行動則暴露了政府施政問題,令人質疑政府未來推出政策時,高鐵事件會在不同議題上重演。「東方報業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訪者認為,高鐵事件反映政府管治出現危機,社會亦存在不安因素,而政府施政漠視民意則是社會爭拗的源頭,他們最擔心爭拗愈來愈多令政府未來推出的政策難以落實。

處理爭議畏首畏尾

高鐵工程討論近十年時間,其成本亦由最初估價的一百七十億元急漲至近七百億元,引起社會激烈討論,立法會財委會早前就高鐵撥款進行審議,有立法會議員採取「拉布」戰術,千方百計拖延表決;會場外,反高鐵示威者衝擊立法會,包圍禮賓府,圍堵支持高鐵撥款的議員,事件不但反映港府無能,更凸顯管治已瀕臨失控邊緣。雖然高鐵撥款告一段落,惟反高鐵者則聲言會發動游擊戰繼續抗爭。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於上星期四至六以街頭問卷及電話形式訪問了三百六十名十八歲或以上市民,結果顯示,對於高鐵事件引起不少爭議,三成二受訪者認為,反映政府管治出現危機;兩成九稱社會存在不安因素;另有兩成九則歸咎反對派為反對而反對。

政府推出政策時經常引起爭拗,三成二受訪者認為,主要原因是政府漠視民意;三成一認為是政府無盡力凝聚共識;兩成五稱反映弱勢政府無招架能力。

當問及政府處理具爭議問題態度如何時,三成二受訪者批評政府畏首畏尾,軟弱無能;兩成六不滿政府無以大部分市民利益為依歸;一成九指摘政府無從香港長遠利益出發。

黃昏政府勢遭狙擊

經過高鐵事件後,大部分受訪者擔心政府未來推出政策時,將遇到不少阻力,三成八擔心未來政策因爭拗難以落實;三成擔心會繼續成為狙擊目標;一成八則認為政府會處於被動捱打。

早前曾蔭權北上述職時,中央領導人不僅訓示他要解決深層次矛盾,還面授他三個管治要訣,四成三受訪者認為,在三個要訣中,政府解決深層次矛盾問題時表現最差,一成八指是管治有原則及堅守底線;一成三認為是謀劃長遠,認為以上皆是的佔一成五。

副局政助毫無建樹

此外,曾蔭權於○八年成立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用意是協助局長推行政策,惟設立至今他們的知名度仍然很低,四成四受訪者認為,副局政助未能協助政府施政;兩成四不滿他們參與率太少;兩成認為反映黃昏政府難找政治人才。

調查亦顯示,四成五受訪者批評政府管治心態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兩成九斥政府做事得過且過;百分之九更感到政府已無心戀戰。

綜觀整體情況來看,大部分受訪者均不滿政府施政表現,更批評政府管治心態得過且過、議而不決,令社會深層次矛盾無法解決,受訪者亦不滿副局長及政治助理成立多年,但表現未如理想,對政府施政毫無建樹。

反高鐵 凸顯深層次矛盾

【本報訊】高鐵事件揭露政府管治危機,有全國政協及時事評論員指出,近期反高鐵運動,正是社會深層次矛盾未能解決所導致,而政府漠視民意,解讀民意不正確,亦令爭拗加劇,施政受阻。智庫組織則稱,政府施政欠長遠規劃,正是中央領導人所關注的問題,又認為曾蔭權的「打工」心態造成目光短淺。

曾蔭權目光短淺

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昨日出席一個公開論壇時表示,近期反高鐵社會運動,是社會深層次矛盾未解決情況下所產生的,但他認為,反高鐵人士的激烈行為,只反映少數人的意見。

對於高鐵風波過後,討論延續至功能組別廢存,劉夢熊則表示,不認同將反高鐵與反功能組別掛鈎,又強調人大常委會對功能組別廢存有憲制規定,不可挑戰。

城市智庫召集人洪錦鉉稱,中央領導人先後提點曾蔭權要謀劃長遠、管治有原則及緊守底線,反映中央不滿政府這方面表現,欠缺長遠規劃亦是政府施政主要問題。曾蔭權只以「打工」心態管治香港,造成目光及目標短淺,最擔心曾在餘下任期「乜都唔做」,認為他更加要把握時間,為香港開創長遠及可持續的發展目標。

洪續說,高鐵事件揭露政府管治危機,反映政府施政欠溝通技巧,令政策難以推銷及獲市民支持,導致施政受阻,而成立多年的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亦未能發揮協助政府施政的作用。

時事評論員宋小莊稱,政府漠視民意,以及解讀民意不正確,導致爭拗不斷。但當遇到阻力時,政府處理問題態度飄忽,一時過度軟弱,「人哋嘈兩句就縮沙」,一時則過分強硬,惹人反感。宋斥黃昏政府施政心態不積極,遇到難題就避而不談,從沒了解背後的原因,令問題一直存在。

數票遊戲 激化網上抗爭

【本報訊】高鐵工程引發「八十後」上街激烈抗爭,有學者相信事件令到年輕人信心大增,相信網上發動力量,如果曾蔭權及政府不加反思,改善現時施政態度,抗爭事件將來必會再發生。有立法會議員批評當局諮詢渠道落後,致使與青少年溝通不足,建議可加強互聯網平台了解他們需要。

「青年受到政治啟蒙」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指出,不少網上群組已由反高鐵,轉為關注其他政府議題,相信「八十後」的抗爭必再發生,「啲小朋友喺今次事件受到政治啟蒙,信心大增!」他續稱,政府的施政態度,如親疏有別、選「人辦」加入行政架構,甚至在立法會玩數票遊戲等,均會擴大社會矛盾。政府短期必須交出最大善意,擴大溝通渠道,緩和市民情緒,長遠則須改善政制設計。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譚偉豪指出,高鐵事件反映政府與時代脫節,與社會互動性不足,忽視了青年人的聲音;如果及早溝通,或可避免抗爭。他亦批評政府仍要求市民以書面回應的諮詢手法很落後,各國政府已很清楚此形式不是絕對有效,「可能啲局長大多數係五十後,對掌握新事物有難度!」曾蔭權去年曾經提出設立網上諮詢平台,但至今仍是拖字訣,可見政府過分保守及處事猶豫不決。

譚建議,政府應及早反思,加強網上互動平台,例如設立投票形式,收集網民意見,並處理他們的訴求;亦可透過深受年輕人歡迎的交友網站設立群組,聆聽青少年的聲音。他續說,年輕人、老人家較少有機會直接與官員接觸,亦可能足不出戶,政府可透過互聯網了解他們需求。

2010年1月─高鐵撥款

高鐵工程於二○○○年開始提出討論,惟工程遲遲未展開,成本由最初估價的一百七十億元急漲至近七百億元,工程亦因諮詢不足、收地問題及成本高昂受到批評,立法會財委會就高鐵撥款進行審議時,更有議員利用「拉布」戰術拖延表決,以及遭反高鐵示威者衝擊立法會。

2009年12月─豬流感疫苗注射計劃

港府斥二億多元購買三百萬劑豬流感(H1N1甲型流感)疫苗,惟陸續出現吉巴氏綜合症及副作用個案,加上豬流感疫情被指誇大,注射人數急跌,令大批疫苗滯銷,政府被轟預算嚴重失準,浪費公帑。

2009年10月—曾蔭權弟婦迷債風波

曾蔭權弟婦被揭發是雷曼迷債苦主,她向立法會議員求助後於四月獲銀行賠償,較當局推出回購方案早四個月。曾蔭權回應兩宗利益衝突事件時發爛渣,歸咎傳媒「無中生有、惡意中傷及肆意攻擊」,更引起各界齊轟態度惡劣。

2009年10月—慳電膽益親家醜聞

曾蔭權在施政報告提出慳電膽現金券計劃,但事後被揭發其親家為本港慳電膽代理商,曾蔭權事前沒有利益申報,事件引起他涉利益輸送疑雲。

2009年8月—校園驗毒計劃

港府揚言全力打擊青少年毒禍,突然宣布在大埔區率先推行校園驗毒計劃,以尿液快速測試驗毒形式抽查學生,但有關計劃即惹來各方疑慮,成效存疑。

2009年7月—膠袋稅擾民混亂

政府實施膠袋徵費,向購物者徵收每個膠袋五毫稅款,措施甫出場即激起不少批評,包括港府宣傳不足令市民不了解膠袋稅內容;政府只對部分商戶徵費,造成不公平及成效大打折扣。

2009年6月—正生書院遷址風波

正生書院○七年向政府反映學校擠迫需要擴建或另設新校,但政府無任何協助,直至青少年濫藥問題嚴重,政府卻突然建議將南約區中學空置校舍交給正生書院,惟事前無向梅窩居民作足夠諮詢,負責的政府部門又一直潛水,導致居民、政府和正生書院學生的緊張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