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思入風雲:戰與不戰

對於「五區公投」,建制派政黨在戰與不戰的立場上,一般都會考慮挺身而戰。這個思維,其實並不意外,因為政黨最基本的定義就是一部選舉機器,生存就是為了選舉。就好像布殊總統問五角大樓打不打伊拉克,意見是一定打,因為這是他們的工作與職責。

在政黨層面衡量得失,比國家的國防部更易決定,因為不參選就一席都沒有,肯落場拚搏就一定有某程度機會。以民建聯為例,在九龍東和新界東都手握重兵,優勢也許談不上,但無論如何有三、四成機會,大話怕計數,五區參選,贏取席位的期望值一定大過零。用俗話講,不選輸實,選則可以一博,就算五區全軍盡墨,也不會丟失原有席位,不吃白不吃,何不放手一博?

這條數,稍懂或然率的也會計,但如果從大局出發,贏輸不是看建制派能否博得一兩個席位,而是事件的政治影響,因為公社聯盟今次搞的「五區公投」,根本不是衝着民建聯、自由黨和工聯會而來。港澳辦的聲明,也是指「五區公投」是要挑戰人大和中央,他們要挑戰的,是中央的憲政權力,他們企圖把民意和中央對立起來,人大就香港政制作了一些決定,公社聯盟就用民意來做對抗。

搞這個對立,無論中央壓倒民意,還是民意壓倒中央,都不是最佳結果,最佳結果是尋求中央的權威和香港的民意協調共存,找到最大公約數。故最佳方法是協商和妥協,而非公開對決,一用上公投,就是對決,方法已經是錯,更何況對決的結果,負責的不是政黨,而是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