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普查

政府正式展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編製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政府已委聘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展開首階段的普查,研究範圍涵蓋香港人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圍頭話、打小人、盆菜、跌打及蒸籠製作等。該中心的研究人員近日已到內地進行相關考察,以便協助進行比較及研究。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保護非物質文物公約》於二○○六年四月正式生效。中國是其中一個締約國,公約亦適用於香港特區政府。根據公約,締約國必須制訂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政府發言人指出,普查隊研究範圍十分廣泛,在口頭傳說及表現形式方面,包括圍頭話及漁民話等;表演藝術方面,包括祭白虎儀式及鹹水歌等;節慶活動包括螳螂拳、打小人及盆菜等;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知識方面,則包括跌打、傳統中藥製作等;傳統手工藝可包括蒸籠製作、涼果醃製、臘味製作工藝等。

有興趣市民可致電查詢

普查隊正從香港現存文獻紀錄及錄像資料等,初步整理一份符合五大類別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普查隊亦會進行田野研究、訪問及拍攝記錄相關活動的過程。研究工作會分兩階段進行,首期已展開,由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負責,調查地區包括,元朗、屯門、離島及東區等,預計明年初完成;第二期則於今年中展開,調查地區包括北區、大埔、油尖旺及黃大仙等,政府稍後會再就此招標。

有興趣參與普查的市民可以致電23588026或23588939,及電郵:hkheritage@ust.hk,與科大華南研究中心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