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求立法會表決高鐵撥款議案,經過冗長的六個多小時的辯論仍然沒有結果。這已經是第二次被「拖延」,上一次是去年十二月中旬,下星期五的第三度會議能否付諸表決,情況難以預測,高鐵應否上馬,已經被全面政治化。
政府堅稱興建高鐵刻不容緩,為了香港的長遠利益,議員應該投贊成票;反高鐵陣營則逐步走向另一極端:堅決反對興建任何形式的所謂高鐵,立法會外的抗爭者高喊「把高鐵變成廢鐵」,要求政府撤回方案。
政府原來的估計,在得到建制派議員不少於三十票的支持下,可畢其功於一役,待立法會闖關成功,即可正式讓高鐵動工。現在情況突變,社會輿情開始出現轉變,有不少意見認為應暫時擱置方案,重新研究,再作新一輪的諮詢,尤其多聽所謂「八十後」的年輕一代的意見,然後再付諸決議也不遲。
「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是中央對特區政府回歸之後施政水平每況愈下的評語,早已深入民心。今次高鐵的終極命運如何,是否再次不幸而言中,對特區政府有政治壓力。
與港珠澳大橋的構思過程相似,高鐵早於十年前有所議論,當時的造價不過是一百七十億元上下,如今竟然急增至接近七百億元,的確令市民瞠目結舌,難以置信。難怪有市民質疑由納稅人每人付出一萬元來建高鐵,是否物有所值。
議會內支持與反對興建的議員其實都有不少問題,官員為保證議案通過,惟有拿出耐性回答提問,可惜為時已晚,問者與答者均早有鮮明立場,討論變得高度政治化,反而如何說服公眾才是問題關鍵所在。民意調查反映多數市民雖然原則上支持建高鐵,但疑問卻不少,民意的變化最終將影響政府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