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舊迎新之際,馬英九的日子似乎並不好過,來自民進黨的攻擊自然不會出人意料,但是自己陣營的炮火卻更加猛烈,而且針針到肉。政論家南方朔罵馬英九像崇禎皇帝,還說「兩岸的問題在拖延,是馬英九造成的!他還自我感覺良好」,「一中本來就不是問題,馬英九就職之後反而變成毒藥」。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則指,馬英九一開始便擺明他的兩岸政策是「先易後難」、「先經濟後政治」,處處避談「一中」,將自己內心最虛弱之處暴露在對方面前,民進黨當然要抓住這弱點窮追猛打,馬英九不改變其避談「一中」的戰略,其後果不問可知。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則指,馬英九政府已經明顯地從「先經後政」轉移到「只經不政」,「一中各表」也漸滑向「淡化一中」。
三禪觀察,這些批評對馬英九來說,還是隔靴搔癢,刺不到要害,他會說一聲「聽到了」了事。因為這些批評只是說了現象,沒有說到原因,可能真正觸動馬英九靈魂的是媒體人傅建中。他的文章說最近和馬英九談了五十分鐘,他請馬英九大可不必為歷史問題如「二二八」事件而背負着原罪,一天到晚鞠躬道歉,因為即使馬英九肝腦塗地,深綠也不會為之感動。但是,馬英九對他的話不盡同意,馬英九認為他作為黨國的領袖,有責任背起這個十字架,撫平歷史的傷痕。
從傅建中的文章可見,馬英九的原罪感是那樣強烈。其實,如果馬英九是個教士,他的悲情和虔誠,可以是他養好自己的角色,但恰恰因為他是黨國的領袖,他首先要理性強於感性,要明白不斷揭開「二二八」傷疤的人,不過是要將此作為權力鬥爭的工具。恰恰也因為馬英九有這種莫名其妙的原罪感,致使他在「一中」上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