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還看今朝:誰了解市民?

有立法會議員在鬧市舉行政改論壇,據報道,場面冷清不堪,結果論壇不到一小時便草草收場。

這幾天假期我跟多位朋友見面,言談之間曾提及政改,但都是一句起兩句止,沒有人感興趣繼續深入探究。市民、我的朋友都冷對政改,是顯示社會對不同聲音大度包容,還是市民根本對政改問題無興趣?政改是否只有小部分人玩自我感覺良好的遊戲?

有人說,政改論壇大吹冷風屬意料中事,這或反映了大部分香港市民的心態,就是未到最後關頭,政策都不會惹人關心。實情是香港人活動太多,應接不暇。如果一天的工作日誌列有十項活動,「反對政改」可能只排在第九、第十位。

這令我想起,我在民政局期間也遇過類似情況。我們為應否把「集體回憶」列為古物古蹟的保育界定發起多場諮詢,最後只得到零星的意見回饋,甚至連立法會議員也沒有積極回應。當時還以為坊間對此漠不關心,後來皇后碼頭拆卸,卻有部分議員如夢方醒般反對,認為碼頭具集體回憶,不容清拆,當氣候一成,更有其他人加入圍着叫罵。

所以有人說,反對政府政策的來來去去是同一批為數不多但聲勢浩大的人,然而若其他市民冷眼旁觀,政府應以哪一方的聲音作為依歸?有諮詢經驗的政府,也為分辨哪一類是市民關心的議題而煩惱,更遑論搞論壇的政黨。

執筆之際,見大學民意調查發現過半數香港人反對五區總辭。五區總辭的浩大聲勢,到頭來又是否一場海市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