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擁抱綠色

我在哥本哈根的幾天,住在一所擁有「綠色認證」的酒店。我曾在房內仔細研究它究竟「綠色」在哪個角落,但感覺卻不明顯,酒店的舒適程度與同級酒店沒分別,沒有因為「綠色」之名而有任何妥協。房間的光線充足,但光源來自慳電膽;酒店設計了節省用水的措施,但花灑的水維持在合理強度,我沒有「被屈就」的感覺。

歐美的酒店界樂於接受「綠色」挑戰,但香港酒店業卻對「綠色」或節能等字眼有很大的誤解和抗拒。他們說,若要「遷就」能源效益的設計,擔心「豪華酒店因而失色」。

我明白這心態。在毫無節制的發展思維中,「五星級」豪華背後是一定的浪費:房間的燈可長時間開着,房內可以自由調節冷氣的溫度,「節能」就表示冷氣的溫度必須提升。業界直覺認為,「環保」即是「不夠豪華」,「慳電」等同「失色」。但香港的冷氣出名太強勁,在酒樓和酒店,夏天也要穿外衣,難道浪費能源才是「豪」的表現?

我近來不厭其煩的倡議「綠色」,是因為香港實在太落後了。東京、新加坡的商界,已由抗拒轉為擁護「綠色」。誠然,「綠色建築新標準」令建築物成本增加,但專家認為,成本增加約百分之五的同時,每年卻可減省百分之十以上的電費。究竟買家是否真的不受落?

在上世紀,「豪華」的展現,是金碧輝煌,是太凍的冷氣,是叫一大桌食物卻一半也吃不完。在我們踏入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的今天,「豪」,是合理的舒適,是擁護綠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