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笑看天下:久違的內在力量

美國有位即將臨盆的孕婦,與家人駕車經過街頭一角,眼見數個青年襲警,警察不敵倒地,孕婦奮不顧身,下車拉開襲警的青年;內地有宗交通意外,釀成一死兩傷。其中一名傷者無奈地說:有救護車到,救護員問我們身上有沒有錢?我們說只有百多塊,救護車掉頭就走了!

魯迅說:「中國原是『禮義之邦』,關於禮的書,就有三大部,連在外國也譯出了,我真特別佩服《儀禮》的翻譯者。」魯迅吶喊的「禮教吃人」,至今依然魂附國人身上,而孟子的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更惹來很多森冷的恥笑。

中國國家總督學顧問陶西平為教育界作主題報告時說,某高校一名外教讓學生完成一篇英語作文,結果發現所有學生作文中的母親形象千篇一律:為甚麼作文中的母親都是一個模式?呼籲別讓孩子從作文開始「第一次撒謊」。現在的中小學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教學生「母親都是善良的」,所以每個孩子都寫了一個虛擬的母親,這讓外教覺得莫名其妙。

陶西平的質疑大有道理,幾千年文化,儒家強調的「儒有忠信以為甲冑,禮義以為干櫓,戴仁而行,抱義而處,雖有暴政,不更其所」,如今變成麻木不仁,見錢勇為。如此這般,證明吹水的仁義道德並不可靠。

內地人民的感覺能力何以鈍化?當然理由多多,像人治凌駕法治,有錢就是硬道理,連小學生的志願也是做貪官,因為有很多禮物收。我們缺少的,不就是文首孕婦那種「令人情不自禁的力量」?這種力量,不來自道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