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港珠澳橋見眉目 十大基建起步難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國際概念設計比賽暨勘探工程開展禮昨日舉行,意味着這條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跨境大橋終於開工有望。當局表示,大橋的主體工程將於下周二動工,香港方面預計明年第三季開始進行與口岸相關的填海工程,整個口岸工程可望於二○一五年竣工。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形容,與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相關的項目規劃「進展非常良好」,但實際上,大橋由一九八三年提出構思至今,好事多磨,已超過四分之一世紀,期間經歷了大橋走向、落腳點以至融資方式等爭議,至今才稍見眉目,這與其說是「進展良好」,倒不如說是姍姍來遲。更有甚者,珠海方面的初步設計和勘探工程早於今年三月已啟動,港府當時也承認,本港工程進度滯後,承諾未來會加快進行,爭取二○一五至一六年三地同步竣工。所謂「進展良好」,從何談起?

無論如何,港珠澳大橋蹉跎逾二十載,如今終於動工在望,總算是遲到好過不到。最重要的是勿再橫生枝節,拖慢工程進度,否則,大橋能否如期通車,仍是未知之數。

隨着港珠澳大橋即將展開主體工程,人們不禁要問︰其他大型基建項目進度如何?鄭汝樺強調,包括港鐵西港島線等主要運輸基建項目已相繼動工,中環繞道工程以及廣深港高鐵香港段,亦將於今年年底動工。但事實上,正正因為上述工程一再延誤,令最終造價遠高於原先估計的數字,其中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工程,更由二○○○年當局首次提出興建時預計的一百七十億元,飆升至目前的六百多億元,以致被譏為全世界造價最貴的高速鐵路。至於「十大基建」的其他項目,包括深港共同開發邊境河套區以及西九文化區等,僅處於紙上談兵的階段,上馬之日遙遙無期。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正當本港在基建方面拖拖拉拉、議而不決之際,周邊城市一日千里,早已迎頭趕上。以廣深港高鐵為例,當港府內部還在進行曠日持久的所謂論證時,廣東路段早已如火如荼地動工,預計最快可於二○一○年通車,比香港路段起碼早五年。連港府高官也不得不承認,如果不興建高鐵與內地高速鐵路網接軌,香港將成為網絡外的孤島。

再如邊境河套區發展大計,港府講了十多年,仍然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反觀一海之隔的澳門,在與珠海合作方面說做就做,今年四月,中央批准澳門和珠海共同開發橫琴島,澳門政府隨即宣布,將於島上興建澳門大學新校區,作為珠澳同城化的「示範單位」。

眾所周知,本港的四大支柱產業中,物流業早已搖搖欲墜,旅遊業亦受景點老舊等問題困擾,只能靠內地旅客撐起半邊天,本來比較可靠的是金融業,可是一場金融海嘯襲來,人們發現原來金融業也是隱憂重重。事實證明,本港經濟發展過於單調,無險可守,根本無法對抗內憂外患。

能否找到新的增長點,推動經濟成功轉型,是本港未來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港府早前推出「六大優勢產業」,引來劣評如潮,主要原因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正如學者指出,打造新產業往往需時十年或以上,根本無助解決目前的困境。我們認為,當局與其一味追求假大空,不如腳踏實地,盡快落實「十大基建」的其餘項目,這對於刺激經濟、創造就業更加有效。畢竟香港已沒有再拖的本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