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明年以至更長一段時期內,着力於調整經濟結構,重點在於改善農民生活,通過合理的分配政策,令農民收入穩步提高,購買力自然相應增加,水到渠成。所謂擴內需,關鍵在於農村環境得以改進,農民收入持續提高。一句話:沒有農民的富裕起來,也就沒有真正的擴內需。
農民工進城打工,沒有醫療保障,子女上學問題尖銳,居住也是老大難。解決好農民工的生活難題,使其安心落戶城市,農民工的消費意欲肯定會提升,擴內需也就找到出路。
農民工落戶城鎮,是今次中央決策的亮點之一。據國家發改委披露,中央推動有條件的城市允許有穩定職業與收入的農民工及其子女可轉為城鎮居民戶口。上世紀五十年代訂立的戶籍政策,正面臨大幅度的調整。
今年初國務院投放高達八千五百億元的資金,期望三年內能初步建立包括農村在內的醫療保障體系,力度之大,屬於空前。今次推動小城鎮建設,解決農民工進城的大問題,重點在於構建公共服務體系,搞好新建城鎮的基礎設施、住房、醫院、學校等配套建設,是中央政策的聚焦點。
隨着全國公路網與鐵路網在未來三十年的完善化,數以億計的農民工進城,城鎮生活消費、衣食住行及娛樂等,將大幅提升內需佔國民經濟增長的總量,有利於降低對出口的依賴。現時佔經濟增長四成以上的出口,逐步下調至三成至兩成五,則環球經濟風險對國內的影響將大為減少。
擴內需考驗中央宏觀調控的能力,「政令不出中南海」,是近年突出的現象,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古已有之,於今尤烈,地方諸侯多桀驁不馴,「保增長、調結構、防通脹」的策略能否有效落實,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