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荃灣德華公園水池繼三個月前發現福鱷惡魚後,昨又發現池內有外表兇惡的淡水大白鯊,嚇煞遊人,恐具攻擊性,當區區議員批評康文署監管不力,任人於水池放生,威脅池內生態及休憩人士。
昨午三時許,有讀者致電本報爆料,指德華公園水池又發現疑似鯊魚的魚類,外表兇猛,游弋迅速,擔心如福鱷般有殺傷力,故不敢靠近。
記者到場果見水池內有一條一呎多長的疑似鯊魚,相信是年幼淡水大白鯊,估計是被人放生。據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環境保護主任(海洋)杜偉倫表示,淡水大白鯊酷似塘虱,部分品種可長至三公尺長,具有攻擊性,在泰國有人當作食用魚。該魚屬雜食性,以魚類及藻類為食物,礙於非本地原生魚類,生長又快又大,不適合在香港繁殖,建議當局捕走,避免引起生態災難。
反映康文署管理粗疏
荃灣區議員陳恒鑌批評,德華公園接二連三發現具攻擊性魚類,反映康文署管理粗疏,擔心此類魚長得太大,會對遊人及其他魚造成威脅,希望當局加派人員巡查處理被放生魚類。
今年九月三日,德華公園水池驚現巨型福鱷,康文署隨後在青衣公園、香港公園、荔枝角公園及柴灣公園水池發現多條福鱷,遂採取連串捕「鱷」行動,捕獲共二十六條,除青衣公園三條獲海洋公園收養外,其餘或人道毀滅,或被擒後猝死。
康文署發言人稱,魚類專家證實在水池發現的是鯰魚,亦稱泰國種大白鯊,源自東南亞區,相信是市民棄養,由於不會對遊人構成危險,將會聯絡動物保護組織及慈善團體,希望他們接收。
讀者123爆料:ireport_0002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