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早前表示政府正在籌備明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擔心進行中的政改諮詢會激化政治爭拗,或許會令預算案的通過變得更複雜。曾俊華的擔憂絕非空穴來風,證諸過往的經驗,政治與經濟及民生關係密切,互相牽引,雖然不同領域有各自的規律,卻是難以截然分開。
社會確有激進化的趨勢,特別是一些青年群體與邊緣組織,針對政府的民生措施不足,政策失誤,或漠視公眾諮詢,採取較激烈的行動,衝擊政府的管治權威,近年漸漸流行。日前數十名反高鐵的示威人士,企圖衝入政府總部與警方爆發激烈碰撞,即為一例。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公開呼籲東亞運動會開幕禮期間,爭取普選的示威者勿以行動干擾大會的正常運作,則是又一個明證。即使是強勢政府能以良好管治打動民心,也總有各式各樣的壓力團體遊行示威,爭取權益,何況是弱勢政府,施政失誤頻繁,高官亂說亂動,更易成為民意不滿的抨擊對象。
財政司司長與其擔心政治干擾,倒不如多做實事,通過有效的預算安排,投入合適資源以推動新產業的發展,做大做強經濟這塊大餅,讓社會各階層都能得益,而非只是大財團,尤其是地產發展商獲益良多。
曾蔭權高調揚言要推動六大優勢產業,在施政報告公布前後,講了很多好話,是虛是實,公眾尚待觀察,業界則屏息以待。要是預算案沒有具體的財政措施出台,恐怕又變成再一次的假大空,政府的公信力難免再大幅下滑。
值得警惕的是,外圍經濟險象環生,復甦氣息似有若無,本港因大量熱錢流入,造就股市樓市虛火飆升,一旦泡沫爆破,捲起的巨浪對社會的殺傷力非同小可,政府要有所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