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舊物新造

本文重點
環保,其實可以信手拈來。聖誕節將至,市民四出購物時,不妨停一停,諗一諗,便會發現身邊有很多被遺忘的舊物,可以翻新再用,且變化多端,簡單將幾張廢紙左拼右湊,可成一幅藝術掛畫;一條過時的短裙剪裁適當,則成獨一無二的圍巾。舊物再造在外國興起多時,自喻「食腦」的香港人只需花點創意,也可以身體力行去過一個綠色聖誕。

「垃圾本身冇罪,最重要是它成為垃圾前,我們有冇好好善用。」本身是陶瓷藝術家的謝淑婷(Sara),自幼在母親的車衣機旁就地取材,用碎布去做手袋飾物;大學唸書時,又拾起同學棄掉的廢紙再用,「見到會覺得好浪費,很多廢物可以再用,譬如在雨靴上塗上顏彩,在內放一個膠樽就可種植物,當做花瓶。」

自己整 意義深

Sara並非空口講白話,她即席用廢物製作掛鐘,先在鐵罐蓋中間錐開小孔,再裝上購自手工藝店的時鐘配件便成,「在時針上畫個細路,分針就畫個巫婆,運行時巫婆就會不斷追住細路。」她又用舊衫、碎布和廢膠樽製成一個應節雪人。除送禮外,更有深層意義,「舊物本身就是回憶,看見它就會憶起往事。」

舊物再造在外國甚為流行,變化層出不窮。Sara自製的罐蓋掛鐘,日本人就想到用平底鑊代替;在美國也有用玻璃樽建搭的房屋,「真係可以住人。」而外國人裝修家居,也盡可能減少廢物,「他們在舊瓷磚上塗上一層膠,再鋪上新的瓷磚,跟香港人不同,每次裝修都棄置大量有用物品。」

環保署資料顯示,市民每日製造逾六千噸家居廢料,數量驚人。香港人以消費掛帥,潮流先行,忘卻浪費會造成環保災難,「天氣反常,環境受破壞,大家都是罪魁禍首。」Sara反對過度消費,「假如一個名牌手袋用上十年就沒問題。」她教路,舊物翻新首要忘記物件的本質,「一條裙就看成是一疋布,然後任意發揮。」舊物再用,就由今個綠色聖誕開始。

■記者 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