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與高鐵,沒有必然的關係,也沒經過長遠的規劃,高鐵在西九設站是近三年的新主意。
我還存有五年前發展商主導西九年代的文件。其中提及「建立西九連繫性」,建議九龍站與西九之間加設行人隧道和西九與九鐵南環線(即今天柯士甸站)連接,卻找不着高鐵的蹤影。
在三個發展商的設計中,最矚目和具爭議的是造價達六十億元的天篷,但沒有高鐵總站。當年政府希望覆蓋三十公頃土地的天篷會成為香港新地標,天篷建不成,卻變成建高鐵總站。
高鐵總站在西九將成為長期的困擾,並不單是未來數年施工被延誤的問題。但在「米已成炊」的大勢下,政府只想到短期的影響。
上周四,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舉行會議,唐英年突然發功,批評運輸及房屋局和路政署設計的五個躉船泊位佔地太多,影響西九海濱長廊景觀,只是由政治化妝師精心設計的一幕。在唐英年和委員的一輪發難後,運輸及房屋局打圓場,說會慎重考慮這項意見。其實,運輸及房屋局不是在唐英年管轄範圍內嗎?再者,在縮細躉船泊位面積後,西九就可順利興建?
西九管理局從未正視的,是文化區的理念和定位。耗資二百多億元公帑的西九是否真的面向六千萬廣東省市民,而不是以發展本土文化為主?廣東省的旅客樂於來香港看怎樣的表演和展覽呢?難道廣東省是無文化的地方,大家都要專程到港看音樂劇?
當然不是,廣東省的新文化設施已落成了,比我們快了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