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本報訊】長者若能對本身所患的長期病增加認識,不但有助改善身體機能,還可以為公共醫療服務減壓。一項由中大、港大及救世軍聯手推出,為長期病患長者設計的「自我管理」計劃,教導長者有關情緒控制及舒展運動等技巧,結果長者的心理質素及體力均有提升,痛楚及抑鬱亦告減少,而使用公共醫療服務機會減少約一成一。
心理質素升 痛楚減少
該項名為「活得自在」的慢性病自我管理行動,共有二百一十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關節炎等長期病患長者參加。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系二級物理治療師陳立新稱,參與該計劃的長者,在為期六周訓練期後,心理質素評分提升了百分之五點六,出現抑鬱症徵狀的情況減少兩成一,而出現痛楚及不適的情況亦減少約一成。
陳立新表示,有關訓練課程提醒患有長期病患長者,注意飲食健康、準時服藥及疾病知識。課程亦教導長者利用想像力,幻想自己在花園中散步,分散對痛楚的注意力,進行放鬆及伸展運動,減低疾病為他們構成的心理壓力。
該項訓練課程亦協助長者,籌組一些行動計劃,透過完成目標來增加自信心。陳立新指,該計劃改善了長者的生活模式,鼓勵長者保持運動,擴闊社交網絡。參與計劃的長者,不但改善了健康狀況,亦間接令公共醫療的壓力得以紓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