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強詞有理:食不厭精新解

孔子主張「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後人都認為他對飲食非常講究、非常挑食,不好不吃,不貴不吃,不新鮮不吃。其實,這恐怕是一個極大的誤會,孔子雖然有三千弟子,但他有教無類,不少弟子都是窮得叮噹響的苦孩子,能有多少「束脩」供他「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呢?尤其是他和眾弟子經常四處流浪,曾被困於陳蔡,斷糧多天,求一粒米落肚尚且不可得,哪還顧得上挑食。

說起來還是如今的中國人幸福,尤其是「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名副其實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日前廣州舉辦首屆中國粵菜峰會,選出「廣東十大名菜」,讓人眼界大開。粵菜也有峰會,已是一奇,更奇的是在十大名菜中,竟有一大半是燕窩、鮑魚、魚翅等名貴菜,有人質疑,這些名貴菜許多人一輩子也吃不上,哪算是甚麼廣東名菜?

其實這沒有好質疑的,名菜之所以為名菜,就是專為名人和達官貴人而設的菜,倘若平民百姓也吃得起,那就不是名菜了。正如那些甚麼米芝蓮星級食肆一樣,豈是普通人所敢靠近?最有趣的是,廣東當局除了為達官貴人選出名菜,還為他們制訂了一套標準,規定食肆必須在客人點菜後十五分鐘內上菜。當局為了讓達官貴人吃得好,吃得開心,真是無微不至,煞費苦心。唉,和今天的達官貴人比,孔子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又算得了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