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滴滴金:屋邨診所供求關係

公共屋邨、屋苑在各區建立,居民醫療需求隨之而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本港醫生增長未能應付人口急遽膨脹,他們在任何地區開業,幾乎都大收旺場。故此,願到低收入、低診金地區行醫的醫生不多。公共屋邨的醫療需求往往要靠慈善團體開設診所,甚至是流動醫療車來應付。

港英政府有見及此,便要求醫生團體協助,發動同業到屋邨執業,一個專責分配診所的醫生團體便由此成立。最初是邀請醫生「捱義氣」,但隨着醫生數目增加,競爭愈來愈激烈,有興趣到公共屋邨執業的醫生便愈來愈多,房署便委託這專責醫生團體負責抽籤分配,租金則由房署釐定,主要考慮仍是吸引醫生到屋邨執業,而非收取市值租金。

踏入九十年代,醫生執業環境已大大不如二、三十年之前,部分醫生對透過抽籤獲分配新落成屋邨的診所,更視為中彩票;抽籤制度的需要及公平性開始備受輿論質疑,房署結果取消抽籤分配診所,改由公開招標,價高者得。

時移世易,隨着供求關係改變,西醫工會近日要求恢復抽籤制度,根本不切實際。工會謂以價高者得招標,將導致屋邨診所被醫療集團壟斷,但卻無法證實集團營辦診所的服務素質及收費低廉,都比不上由醫生單獨營辦的。

對於各方較為公平釐定租金的方法,可以在同區進行全面的診所租金、診金及醫生收入調查,然後按同區行業經營狀況來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