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滴滴金:醫療古董產業化

政府一廂情願,以為私家醫院可充當醫療產業化的基礎,但這無疑是把城池築在浮沙上。

香港私家醫院的主要客源是私家醫生,而非私家病人。醫生收病人入院留醫,帶挈私家醫院病房有租客,手術室有手術做,藥有人開,化驗室有人光顧。因此,病人在醫院留醫期間的安危、福祉,全由其主診私家醫生負責,醫院的態度是「積極不干預」,亦因如此,病人若在院內出事,醫院往往把責任全推給私家醫生。

沙士期間,曾出現私家醫院卸責事件。有私院駐院醫生診斷病人患上外科疾病,收病人入醫院,之後把病人轉介私家外科醫生處理。外科醫生以其所長,進行檢查及嘗試治療,兩天並無進展,病人發燒愈來愈高,外科醫生始懷疑他患的是沙士。最後把這病人轉送公立醫院,但為時已晚,他在留院期間已把沙士傳給在同一病房留醫的其他病人。

有是次受感染的病人興訟,向私家醫院追究責任,但醫院謂病人留院期間,由外科醫生全權負責,把疏於照顧病人之責推得一乾二淨。事實上,外科醫生專長是外科疾病,對沙士可說是全無認知,病房感染控制更不應是他負責範疇。由此可見,私家醫院提供的服務十分片面,稍為超出主診醫生專長,便可能權責不清,無人「認頭」。如此體制,跟現代醫學的跨專科團隊合作背道而馳,作為「古董」兜售則可,作為現代產業謀利,則難存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