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大道之行:六大產業欠清晰藍圖

經濟發展不能過分依賴金融與基建,必須有新方向與新路子,因此各界多年來期望特區政府提出新建議以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推動經濟再上一個台階。施政報告的主打,集中於六大優勢產業,曾蔭權的說明卻是簡單得可以,教市民失望。

近年施政報告講到重大政策的內容時,多以流水帳式交代,有關六大的闡述也不例外。這裏預留四幅地,那裏撥款二十億元,期望業界能夠提供四千個自資學位課程的學額等等,教公眾與業界摸不着頭腦,不明箇中奧妙。

從今年三月開始,政府不斷向外吹風,表示終於找到新的經濟亮點,轉眼已是半年過去,市民期望施政報告有詳細說明。為甚麼是六大,而非五大或七大?前瞻新產業,可以為特區帶來一些甚麼經濟效益,比如拉動GDP增長多少百分點?創造的知識型經濟職位有幾多個?有了這些最起碼的數字,有助爭取市民的認同及對經濟前景的信心。

市民憂心曾蔭權任內未能完成的工作,下兩任特首會否持之以恒,乃未知之數。因此,施政報告之中,應就教育、醫療、環保、文化及創意、檢測與認證以及創新科技等六大產業,就各個項目的承擔,最少要有階段性前進的路線圖與時間表,作出交代,以安民心。

更加實在的是,由哪一個政府部門牽頭做統籌,協調不同部門及與業界溝通磋商的工作,也應向公眾交代,如此較有利公眾表達意見與輿論監督,能有明確的着力點,避免走過場的現象。

政府指定地政總署負責統籌過千幢舊工業大廈的重建與改裝工作,做法正確,而且工作進程亦有明確的時間表,值得肯定。未知六大產業,稍後經詳細諮詢業界與公眾意見後,可否有更清晰的說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