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空喊減排無實幹 氣候逃犯枉自吹

在本港召開的全球氣候變化會議上,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誇誇其談本港在減排方面的經驗,包括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推動電動車的使用以及動用四億五千萬元協助私人樓宇更換節能裝置等。邱騰華還躊躇滿志地說,內地可以用香港的成功方法去節約能源,本港企業可將相關的先進技術引入內地。聽他的語氣,彷彿香港在減排方面做得非常成功。

實際上,本港空氣污染嚴重早已舉世皆知,香港美國商會曾發表報告指出,不少商業人士因難耐本港的空氣質素而選擇離去;澳洲外交部亦曾針對本港空氣質素而高調發出旅遊忠告,呼籲國民訪港時應減少外出,以免引起支氣管炎、鼻炎或哮喘等症狀。月前,又有國際環保組織在港府總部掛上「通緝氣候逃犯」的大幅標語。現在,「氣候逃犯」竟然大肆吹噓減排經驗,叫人啼笑皆非。

一直以來,港府在減排方面的表現乏善可陳,高官們口口聲聲重視環保,並提出「低碳經濟」、「為藍天打氣」、「做亞洲減排的先行者」等漂亮口號,實際上坐而論道,遲遲未付諸實際行動。本港審計署報告曾批評,聲稱環保設計的廉政公署大廈,電力開支遠超預算;而號稱利用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機電工程署總部,落成後每年耗電量不減反增。另外,早有環保人士呼籲港府高官放棄大馬力、高排放量的座駕,改用較為環保的車輛,至今未獲港府積極回應。

古人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推動環保方面,港府理應以身作則,帶頭示範,事實恰恰相反,港府要求別人環保,自己卻不環保,反而帶頭浪費資源製造污染,這才是香港烏煙瘴氣、污染日益惡化的根源。

本港的藍天已愈來愈少,一年到頭,天空常常是灰蒙蒙的,很多時候,站在尖沙咀海旁,卻看不見維港對面的中環,吸一口空氣,裏面不知有多少有害的廢氣粒子。本港每年有逾千人因為空氣污染引發的疾病而離世,而罹患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的市民更多;還有研究指出,空氣污染導致盲腸炎發病率上升,因此造成的經濟及社會損失難以估量。

事實上,本港現在使用的環保指標已沿用二十年不變,而當局引以自豪的幾項「減排成果」,也摻雜了不少水分。譬如當局聲稱要引入電動車,街頭卻缺少可供充電的配套設施;早前中央政府承諾向本港提供更多天然氣,以減少使用煤炭發電,與其說這是港府鼓勵使用清潔能源,不如說是國家對本港的關照,港府聲稱內地可倣效香港減排成功經驗云云,真不知從何談起。至於港府資助私人樓宇更換節能裝置,總共才撥款四億五千萬元,無異杯水車薪。

港府早前宣布十九項減排建議,可惜這些建議尚在諮詢之中,何時落實還是未知數。況且,有關建議多與交通有關,業界擔心扼殺生計,市民亦擔心因此增加經濟負擔,由於爭議性頗大,而港府又沒有配套措施以減輕市民的憂慮,推動有關計劃必定遭遇極大的阻力。既無落實時間表,又沒有切實可行的計劃,十九項減排建議恐怕是雷聲大雨點小。

百聞不如一見,就在全球氣候變化會議在本港舉行的同一日,中環錄得的空氣污染指數達到近一百四十的危險水平,而這樣的情況已持續多天,赴港參與會議的各地貴賓只要看一眼維港的天空,吸一口本港的空氣,就知道港府所謂減排成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