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中國的成就,許多評論只是集中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就,對建國後前三十年的成就着墨不多,甚至因為期間的文化大革命以及幾次重要的政治鬥爭,而令人有前三十年一無是處的感覺。
而對中國發展有研究的專家學者,多數不同意把六十年分為失敗與成功兩部分,沒有前三十年的基礎,後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根本就搞不上去。
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至今,三十年來平均生產值按年升百分之九點八,確是了不起的成就。改革開放前的統計不叫國民生產總值,而是叫工農業總產值,把第三產業排除出去,計算總值時,這數字會比國民生產總值較低,但計算增長率則基數相同,完全可以比較。建國後前三十年的增長率平均在百分之七到八之間,比印度十多年前的表現還要好,而許多基礎建設如水庫,大部分在七九年前已建成,相對廣泛的醫療服務,也令中國人民健康比其他第三世界國家要好得多。建國六十年之前一年正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紀念,公眾注意力都放在改革開放的成就之上,前三十年的成就也自然被忽視。
所以「十一」慶典的群眾巡遊部分,特別把整個中國過去六十年的成就重翻一次,甚至把建國前的浴血奮鬥和建國初期的開天闢地再一次展現於人前,其目的就是把中國六十年整合為一個整體,而不是把新中國的歷史一分為二,特別是第五部分的「輝煌成就」,一開始就是強調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這就是象徵不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