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之前,曾蔭權政府在為諮詢施政報告時發放了三項訊息,一是報告中不會再有紓緩民困的「派糖」措施;二是報告將集中談論所謂「香港六大優勢產業」;三是報告不會多談政改方案問題。
前兩項訊息為輿情和香港各界強烈批評,認為曾蔭權這樣寫施政報告,這種施政態度很不負責。香港經濟除了樓市、股市這大半年來虛火上升外,實體經濟並無起色,還在苦苦掙扎求存;老百姓的生活依然十分艱難,貧困人口不斷增加。在此情況下,曾蔭權政府竟輕言不再有紓緩民困的措施,這不但毫不負責,且冷血麻木。而再次大炒「六大產業」冷飯更說明他不但黔驢技窮、江郎才盡,而且是選擇了為政者最容易的為官之道——胡亂吹牛以混差度日。
上述訊息,使曾蔭權露了底,香港輿情固然饒不了他,批評之聲不絕,中央也不能太袖手不管。於是,北京「忽然」決定讓他參加「十一」觀禮時提前幾天到京,讓他「拜會」中央各部委,「討論多項與香港經濟發展有關的議題」。曾蔭權返港後即表示將在施政報告中「反映這次北京之行的成果」。
曾蔭權說,他「拜會」中央多個部委討論和香港經濟發展有關的問題包括:人民幣貨幣結算、人民幣債券市場、內地企業繼續來港上市、廣深港高速鐵路規劃、港珠澳大橋工程進度、減少毒品從內地流入香港、加強堵截外籍非法入境者、與內地合作發展郵輪旅遊、促進香港與台灣關係等等。
這些有關的問題都是曾蔭權施政報告中所沒有的。看來,這一陣子他大談的甚麼「香港和內地特別是和珠三角的經濟融合」都是門面話,在寫施政報告時連想都沒有想過。如此不知所謂和只想拿空談、炒冷飯混差事,中央怎麼能「放過他」?怎麼能不「教佢做嘢」?特首無用至此,讓港人臉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