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醫療事故幾乎每周一鑊,有病人在公院抽取肺積水時被喉管插穿內臟致死,有產婦分娩時被切掉子宮、手術後棉塊碎塊遺留在眼球內等,令人不寒而慄。為不斷發生的醫療事故補鑊,醫管局煞有介事地提出一系列措施建議,包括以科技協助核對病人的身份及病歷;擴大事故呈報範圍;成立核心小組跟進醫療事故;加強藥劑安全;引入病房安全巡查等,但新措施能否發揮作用卻相當成疑。最近就有藥物監管制度檢討委員會在檢討期間已出現問題,政府在無諮詢該會情況下私自通過澳洲專家的建議,令檢討過程出現爭拗。
卸責前線醫護 改革不能拖
就此情況,「東方報業民意調查」於上星期四至六以電話形式訪問了三百九十一名十八歲或以上市民,結果顯示,對於公立醫院醫療事故頻生,四成六受訪者直指醫療改革不能再拖;兩成一坦言事故多不勝數,對公院失信心;一成七認為公共醫療制度病入膏肓。
就醫管局以「人誰無錯、無心之失在所難免」為醫療事故解畫,三成七狠批涉及人命,醫療不能接受人誰無錯;三成三不滿當局將管理層管治失當責任推卸是前線問題;一成四質疑當局圖淡化醫療失誤。
檢討人力資源 減省工作量
為防止醫療事故發生,醫管局推出一系列新措施補鑊,當問及現時最缺乏哪項措施時,最多人認為是減省工作量及改革人力資源,佔三成五;一成八指是擴大事故呈報範圍及設核心小組調查;其次是病房安全巡視;加強藥劑安全,分別有一成五;最後是引入科技核對病人身份及病歷,佔一成二人。
不過,大部分受訪者對這些補鑊措施無信心,兩成九認為管理層不改革,有新措施都無用;兩成六則對新措施無信心,認為醫療事故仍會重複發生;兩成半認為每有事故都有檢討措施,但失誤無減少。
調查亦顯示,受訪者亦不滿醫管局管理公立醫院的表現,三成七直斥該局處理醫療事故時只做表面檢討,無用心改善問題;兩成七不滿該局官僚卸責、不問責;一成八狠批管理混亂,制度鬆懈。對於公院醫療事故頻生,五成七受訪者認為管理層及前線均有責任;兩成一指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應為事件負責;一成一認為是醫管局主席胡定旭的責任。
醫療產業化 事故窒礙發展
此外,政府本月中公布的施政報告將以六大產業為重點,而醫療則是其中一項發展產業,但面對醫療事故不絕,受訪者表示對醫療成產業無信心,調查顯示,兩成六直指醫療失誤不絕難成產業;兩成半擔心失誤頻生有損專業形象,難吸引外地病人;一成七質疑難與醫療產業已成熟的鄰近國家競爭。
綜觀整體情況來看,大部分受訪市民則不滿醫管局管理混亂,令醫療事故無止境地重複發生,他們又認為如果醫管局不改革,即使有更多的新措施也無補於事。
而除了前線員工外,掌管本港醫療體系的食衞局局長周一嶽及醫管局主席胡定旭等管理層亦要為醫療事故負責,不能以「人誰無錯、無心之失在所難免」了事。
體制封閉官僚 紙上談兵
【本報訊】面對日益嚴重的醫療及藥物事故,醫院管理局提出一系列新措施補鑊,以及正對藥物監管進行檢討。但有監察團體嚴厲直斥醫管局體制封閉官僚,若根本問題不改善,新措施亦只是紙上談兵。病人團體則不滿政府進行檢討時欠缺透明度及溝通,令檢討改革未能達到預期效果,變成好心做壞事。
監察政府團體「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圖)形容,醫管局推出的新措施只屬花招,又認為該局體制封閉官僚,新措施根本無助醫管局改革。而醫療事故頻生,除了前線有責,管理層也難辭其咎。
何稱,醫管局的根本問題是醫醫相衞,其他先進國家會在不同環節對外開放,如吸納財務、風險管理等專業人員參與醫療體系的運作,但醫管局只由醫生做管理,「醫生識醫人唔代表識管理」,令醫療事故無法改善。
他說,加上當局肥上瘦下令前線資源不足,更加容易出錯,若問題一日不改,「有幾多措施都只係紙上談兵」。
偷步通過澳洲專家建議捱轟
為針對藥物事故頻生,當局正進行藥物監管檢討,但近日藥物監管制度檢討委員會成員不滿政府無諮詢該會私下通過澳洲專家的建議。
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主席張德喜批評當局偷步做法是不尊重委員會,亦反映政府在檢討過程中,欠缺透明度及溝通,有如「各有各做」,導致期間出現衝突,令檢討改革未能達到預期效果,變成好心做壞事。
他又稱,外國製藥發展成熟,因此在製藥過程中可由認可訓練人員代替藥劑師監督製藥過程,惟香港未達到成熟階段,質疑澳洲專家的建議是根據外國標準,未必適合本港情況。而製藥過程未成熟,又無藥劑師監督,擔心會增加出錯風險。
病人組織要求有專業操守
【本報訊】醫院管理局主席胡定旭以「人誰無錯、無心之失在所難免」為醫療失誤解畫,又怪責市民過分指摘令醫護人員灰心喪志。有關注病人權益組織反駁指,社會的批評並非「為鬧而鬧」,市民只希望醫管局能認真改善服務。學者則提醒政府,若當局對醫療失誤太輕率,會令醫療產業化受阻礙。
沒先顧病人安全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圖)指出,多宗醫療事故均涉及個別醫護人員的專業態度及操守,並無以病人安全為首要考慮,而以工作方便為先,「就算指引幾清楚,員工唔去跟從都冇用。」加上病人太多,工作量大,才令發生醫療事故的風險大增。
對於有言論歸咎市民過分指摘令醫護人員士氣不振,彭反駁指,市民對醫管局有期望且關乎人命,當然會關注及批評,加上部分事故完全是可避免的,「市民要求準確核對病人身份、以病人安全為依歸,呢啲要求都唔算過分啫。」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指出,醫管局架構龐大,將多過兵難於管理,當局應透過有效措施加強管理,以及精簡過度膨脹的架構。
鍾又稱,雖然說好難避免醫療事故零發生,但醫管局亦不能以此作為擋箭牌,推卸責任,當局應設法減少醫療事故。事實上,有很多醫療失誤是匪夷所思,明顯是管理鬆懈,前線員工警覺性下降。對於施政報告將提出醫療產業化,但鍾質疑,若本港醫療體系的老問題未解決,要發展成產業似乎有點脫離現實,並提醒政府,如果對醫療失誤太輕率,會令醫療產業化受阻礙。
公院近期揭發的醫療事故
09年10月 瑪嘉烈醫院延誤治療,男病人於八月被蟲咬後發高燒,留院五日未找出病因,但病人到內地治療翌日便確診恙蟲病,該病屬法定呈報傳染病。
09年9月 女病人於六月到東區醫院做青光眼手術,醫生將浸有抗癌藥的小棉塊敷放於眼球內傷口,最終病人需作第二次手術取回脫落碎塊。
09年9月 五十八歲的士司機在聯合醫院抽取肺積水時,疑被喉管插穿橫膈膜及肝臟,引致嚴重內出血,最後搶救無效死亡。
09年9月 內地來港產子的孕婦去年五月在聯合醫院剖腹產子,期間因大量出血被切除子宮,但她其後投訴醫院在未獲她同意下切除其子宮,院方遭投訴後聲稱遺失病歷及手術同意書。
09年9月 明愛醫院診治一名左眼受傷的七歲男童時,因家人無法即時提供男童的身份證明文件,院方要求先繳交七百元非合資格人士的費用,被斥見錢救人。
09年8月 威爾斯親王醫院一名產婦誤將嬰兒放在另一名嬰兒床上,護士為嬰兒注射時,沒有核對手帶資料,為嬰兒注射了劑量不符的抗生素。
09年8月 北區醫院一名護士長錯誤將口服嗎啡糖漿當作生理鹽水注入癌症女病人靜脈,女病人延至七日後死亡。
09年8月 伊利沙伯醫院一名護士使用稀釋後只有四小時效用的卡介苗針劑時,沒有檢查有效期便替五名嬰孩注射,覆檢時始發現針劑早在兩日前稀釋。
09年8月 伊利沙伯醫院三名醫護無即時為兩名先後出世的女嬰戴上腳帶,替嬰兒佩戴及放上床時也沒有核對資料,直至其中一名女嬰母親發現手帶資料不符才揭發兩名嬰兒被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