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指,以往「積木車」以豐田、本田等日本品牌為主,但不法之徒逐漸轉移目標到平治、寶馬等貴價歐洲車,一部「鬼車」製作成本只需三、四萬元,售價十多萬元,利潤高達數倍。
重新焊接更改底盤號碼
他說,不法車房專門在本地及日本的廢車場,購入損毀嚴重甚至曾經水浸的私家車殘骸,並以不同途徑取得俗稱牌簿的汽車登記文件,然後自行將爛車裝嵌成外表新淨的「鬼車」。
「好似買魚咁,買大堆車頭、車尾砌架車出嚟。生產商用高規格嘅電焊將零件焊接,佢哋就用最平嘅風煤焊,承受拉力好差,架車一撞就散。」為了成功欺騙買車人士,車房更會蠱惑招數盡出,包括更改底盤、引擎號碼,令資料與牌簿一致,部分更會調低行車里數、加裝電子裝置繞過電腦檢驗。
市民江先生○五年曾誤購鬼車,當時他以十二萬八千元在車行購買一架萬事得二手私家車,職員聲稱該車從未碰撞過,但江後來發現錶板漆皮剝落,交原廠檢查後,始知車內安全氣袋原來曾被用過,且沒有重新安裝,於是控告有關車行。
非法裝置干擾偵測氣袋
江後來驚聞車行代表在庭上承認,他購入的座駕是從廢車場以八萬五千元「執返嚟」,屬沒有復修價值的全毀(total lost)廢車,車上更被非法加裝電子裝置以干擾電腦系統,令其未能偵測到氣袋出問題,更成功通過政府驗車中心檢驗。江最後雖獲法庭判勝訴,但車行至今沒有賠償,更已改名在另一地點繼續經營。
香港汽車工業學會會長李耀培質疑,運輸署只規定車齡滿六年或以上的私家車須每年驗車,形成法例漏洞,而且對車輛領牌的驗車程序亦十分粗疏,只重點檢查車胎、制動系統等,不會仔細檢驗車輛結構及焊接方法,以致非法組裝車輛可「通街行」。
香港驗車行政總裁朱祖恩亦批評運輸署,一直沒有監管二手車行營運,導致業內良莠不齊,「地產代理都要領牌,點解賣車唔使?」
運輸署未有回應有何措施杜絕「積木車」的問題,只表示更改車輛狀況致其違反道路交通條例,可處罰款二萬元,而去年至今,在年檢時沒有發現私家車因涉及車身結構問題而需暫停行駛。
記者劉偉權、潘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