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走私蔬菜禁不絕 問題食品何其多

內地入口走私蔬菜問題已困擾本港多年,無奈港府一直視若無睹。本港多個蔬菜批發商會再次踢爆,內地有人利用購買得來的註冊供港菜場證明及蔬菜標籤,將來歷不明的蔬菜輸入本港。由於業界言之鑿鑿,而且聯同區議員直擊深圳的批發菜市場及南山配送中心「放蛇」,有錄像佐證,「假產地、真標籤」問題無所遁形。業界指摘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打擊走私菜不力,計劃發起遊行,甚至不排除再用貨車堵塞文錦渡以示抗議。

舉凡碰到這種情況,食品監管當局總是以不變應萬變,以例牌兩招應付。第一招是「賴」,即不理三七二十一,一概否認有走私菜問題;若是抵賴不掉,就用「推」這一招,將責任推卸給內地。這次也不例外,食衞局假惺惺地表示,十分重視內地供港蔬菜的食用安全,一直作多層面的抽驗,數據顯示內地供港蔬菜至今並無安全問題。當局又聲稱,已將有關問題知會內地當局,內地對事件十分關注云云。

但我們想指出的是,本港當局查不出問題走私菜,並不代表供港蔬菜全部身家清白,來路正當。事實上,業界踢爆走私菜問題並非第一次,本地傳媒亦多次派記者到內地明查暗訪,並跟蹤走私菜入港的全部過程,可見走私菜問題確實存在且相當嚴重,當局查不出問題,只能表示他們疏懶、失職。

過往本港屢次爆發問題食品,如孔雀石綠鰻魚、山埃蘇眉、蘇丹紅雞蛋、哮喘藥豬肉、農藥毒菜以至三聚氰胺奶粉等,全部是由內地或外國率先揭發,沒有一單是港府查出來的。事實勝於雄辯,當局的所謂「多層面抽驗」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已不言而喻。

港府還常為監管不力找藉口,指蔬菜來源及檢驗程序都是在內地進行,當局無權到內地抽查及執法,可做的事不多。沒錯,在「一國兩制」之下,港府無權到內地執法,但別忘記,為市民提供安全食品是港府的應盡責任,沒有任何藉口置身事外。平時,港府將粵港合作喊得震天價響,粵港聯席會議更是一年開一次,會上雙方官員觥籌交錯,稱兄道弟,可惜碰到具體問題、真的需要粵港聯手解決時,港府卻暴露出葉公好龍的真面目,一次又一次做了縮頭烏龜。

香港與深圳之間的河套區一直是兩地討論合作的焦點,早有人建議,雙方可在河套區設立聯合食品檢驗中心,購買最先進的設備,由兩地共同派出技術人員負責各項檢測工作,統一發出安全標籤,這樣可避免無謂的口舌之爭,又能讓市民吃上放心食品。更何況,港府準備推出的所謂六大產業之中,有一項便是檢測和驗證,既然港府自吹檢測和驗證是本港的優勢產業,現時市民最關心入口蔬菜的安全問題,正好派上用場,為甚麼至今未見港府採取任何實際措施呢?

講一千句漂亮話,不如做一件實事。在監管走私菜問題上,當局從未採取實質行動,而是一味依賴內地把關,將港人的食物安全全部寄託在別人身上。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號稱法治之區的香港,至今還沒有完成《食物安全條例》的立法。本港食物安全中心曾承認,目前就算查到問題食品,也無權要求入口商及零售商交出貨單,追查其源頭。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當局在監管及把關上漏洞百出,難怪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

民以食為天,且不說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食品安全要求極高,即使在內地,亦已推出《食品安全法》,將市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列為執政的重點,反觀港府毫無作為,令港人陷入各種問題食品的包圍中,惶惶不可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