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軍政界:《建國大業》之誤

在中共建政六十周年大慶期間推出的電影《建國大業》,絕非等閒的商業大片。該片的總策劃是北京市政協前副主席張和平,他把此劇本向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匯報,賈慶林表示全力支持,還批示所有全國政協副主席看該劇本,要求把該劇打造成精品力作。但筆者看過此片後,大失所望。

該片講一九四五至四九年國共決戰,從重慶談判演到「開國大典」,主線放在國民黨獨裁、打壓民主黨派及黨內非蔣系集團;中共團結了多數政治力量,終於老蔣一手粉碎的「舊政協」,由老毛一手鑄造了新政協。

但是,中國政治的特色是有槍則有權,毛澤東有句台詞:如果我們沒有幾十萬條槍,蔣介石根本不會和我們談。民主黨派沒有槍,李濟深等過氣國民黨元老也沒槍,對國共決戰大局影響極有限。共軍如果仗打輸了,說甚麼都沒用。

中國政局變化受美蘇全球戰略左右,百萬蘇軍進入東北,美國承認東北是史太林勢力範圍,旅順大連由蘇軍管。中共得蘇軍扶助,全力經營東北,國軍二十萬主力在南滿,受西面蒙古,北面東面蘇聯、朝鮮,南面旅順大連包圍,始終不能絕地求生。林彪奪取東北這工業基地,共軍首建炮兵縱隊、鐵道兵縱隊、坦克和航空兵部隊,百萬東北虎入關,老蔣焉得不敗。

民主黨派作用遠沒有該劇表現得那麼大,倒是中共地下黨在國統區發動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運動成了敵後反蔣的第二條戰線。共軍把新佔領區的國幣運進上海等大城市,套購戰略物資,加劇國民政府金融崩潰,在中宣部審查過的劇本中,豈容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