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兩岸三地情:金門的召喚

金門與廈門隔海相望,小島上仍然豎立着「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招牌,筆者帶領台灣工商協會前往探訪,回程的行囊裏滿載高粱酒與貢糖,也帶回了金門縣政府的熱情接待。

從廈門前往金門船程只需五十分鐘,小三通已實施八年了,對金門並未起多大變化,寧靜的街道拋不掉戰爭洗禮的記憶,由於兩岸政治上的敏感與禁忌,也讓金門處於發展困局。

金門近年積極由戰地轉型為觀光之地,然人流不足,商業不能配合發展,經濟發展停滯不前,金門民眾希望與大陸進一步融合,建立金廈大橋連結兩地,讓金門活絡起來。

如今,許多往返福建地區的台商都經金門走小三通,的確省下許多時間與金錢。以前的戰地,現成為兩岸的中轉之地,旅客都是匆匆而過沒有留戀,如果金廈大橋建起,兩地半小時的生活圈就可形成,廈門金門的互動也將增加,人流的來往也會更為頻密。

過往長期的軍事管制以及金門的生態環境,實有得天獨厚之處,沙灘潔白,海水清澈,天空湛藍,有「海上公園」之譽,但戰爭的遺迹仍處處可見,記憶着兩岸對峙年代的史迹,尤其是台灣最引以為傲的古寧頭戰役,殲滅了共軍,一戰確定了兩岸對峙的局面,也有了台灣偏安發展的一頁。

小三通快速連結兩岸,承載着歷史的任務,民間交流不僅有經濟效應,更有政治效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乃是孫中山的治國理念,在台灣得以貫徹,慶幸的是兩岸的人民終可來往交流,共同擁抱着的是親情,尤其馬英九上任一年多時間,兩岸關係起結構性變化,不再被意識形態綁架,也衝破扁政府執政八年的台獨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