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探射燈:東亞活力操拍烏蠅

尚有兩個月便舉行東亞運動會,民政事務局更宣布東亞運門票已售出六成,但事實上仍有不少市民對東亞運所知不多,全因宣傳馬虎所致。康文署月前推出「東亞活力操」,在全港十八區推廣一套由專人設計的簡單體操動作,旨在藉東亞運鼓勵全民運動。奈何宣傳力弱,「活力操」慘變「拍烏蠅操」,每場只得兩、三名市民參加,甚至食白果,大會口號「創造傳奇一刻」果然成真!

東亞運動會被港府譽為「體育、文化、全民參與的盛事」,為了令更多市民認識,今年三月邀得中國香港體操總會,設計一套名為「東亞活力操」的柔軟體操,由六月起至東亞運舉行期間,派出註冊體操教練到全港十八區,舉行三百八十場、每場兩小時的活力操作宣傳。惟本報於上周一連五天到各區視察,發現參與者只「小貓兩三隻」,場面冷清令人「慘不忍睹」。

其中於深水埗僅得三人參加;將軍澳情況更慘淡,只有兩人參與,其中一人更在中場才加入,兩場的駐場教練連同康文署職員人數,較參加者還多,而路經市民亦沒有駐足觀看,部分人更誤以為是街坊自發舉行活動。參加人數已經不多,部分人更中途離去,結果原本兩個小時的活力操,職員有超過一半時間只在呆呆等待。

九龍城區活動「零」參與

九龍寨城公園更出現「零」參與,雖然偶有父母帶同年幼子女中途加入,但不出數分鐘便「玩完」離去,眼見場面冷清,教練只好落力派發宣傳單張,惟亦無補於事,全程坐冷板櫈。康文署藉推「東亞活力操」來宣傳東亞運,實情只是花錢聘請教練罰企,並無宣傳之效。雖然在元朗舉行的活力操吸引了十九人參加,但背後全因康文署以完成活力操後,可獲贈環保袋作招徠所致,令元朗區的「全民運動」登時升溫。

反應如斯冷淡,追問下原來問題出於宣傳不足,「喺公園晨運,先見到宣傳橫額咋。」參加者譚女士認為宣傳毫不起眼,致使市民未能參與。另一名參加者王小姐,因恰巧在同一運動場練習太極,離去之際才被邀請即場加入,「可以郁吓手腳好好呀,不過好可惜已經係最後一場,如果一早知就一定會參與!」雖然王可跨區參與餘下場次,但要舟車勞頓,所以王並不會考慮。

耗資40萬 反應冷淡

面對低得可憐的參加率,有份參與設計「東亞活力操」的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教授張小燕以「可惜」來形容,因花了多人的心機和時間設計,希望活力操能在社區、學校推廣,提高市民的運動意識。「要令市民知道東亞運唔止係運動員嘅事,社區參與係好重要!」張希望署方在餘下兩個月能加強宣傳,以免一番心機被糟蹋。

社區體育事務委員會成員勞永樂指,觀乎活動的參與率,港府應加緊檢討,「冇人參加,係宣傳問題,定係活動本身吸引力不大呢?」勞認為如港府硬要活動與東亞運拉上關係而胡亂推出,無助推動全民運動。

康文署發言人稱,「東亞活力操」開支約四十萬元,包括教練培訓、印製宣傳物品等,每場活力操會以時薪聘請一名教練和一名助教,如參加人數過多會增聘教練。當局預計,為期半年的活力操能吸引逾四萬市民參與。如按康文署統計數字,即每場需要有一百零五名市民參與才能達標,與本報所見還相距甚遠。

缺乏宣傳糟蹋設計者心機

「東亞活力操」由中國香港體操總會負責設計,就長者和年輕人的不同程度,設計出難度不一的動作,就連體育專家亦認同動作有伸展的作用,不過宣傳未到位,令設計者心機白費。

中國香港體操總會根據大會主題曲的歌詞、東亞運的背景等,糅合各類競賽項目,如單車、保齡球等,構想出「活力操」。並為不同體能的參加者設計出基礎、銅章、銀章和金章四個級別,其中銀章和金章並不適合長者參加,金章因為加入大量扭動、轉圈動作,只適合年輕人學習,不過屬宣傳目標之一的年輕人對此活動卻毫不知情。

「雖然未至於同一般運動有相同運動量,但好簡單嘅伸展、郁動都有運動效果。」中大教育學院體育部陳德有博士指,過去全民運動一直缺乏推廣,港府應在社區多加宣傳。

邀名人撐場匯演谷人氣做假象

「東亞活力操」的場面冷冷清清,但有官方人物出席的活動就人山人海,「做騷」之嫌呼之欲出。

相比地區活動拍烏蠅的景象,上周六於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辦的「迎東亞文藝康體綜合匯演」就顯得人頭湧湧。該活動邀得東亞運動會籌備委員會主席霍震霆、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尤曾家麗,以及不同地區人士出席。為了令活動「有睇頭」,大會更安排醒獅助興、兒童合唱、武術和歌星表演等娛賓,期間更有學生表演「東亞活力操」,雖未見在座市民一同舞動,但仍不減氣氛,門票更一早免費派畢。

該綜合匯演為時兩個多小時,期間雖然有市民提早離去,但相對在地區舉行的「東亞活力操」,匯演實在「成功」得令人誤以為全民參與東亞運的目標已經達到。

文:龔蕙芝、任方  圖:探射燈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