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治解碼:二○四九巍然屹立

我們龍的傳人以六十年為一個甲子,天干地支走了一個循環,又是另一個循環的開始也。中共建政六十周年如此備受關注,也是基於如此這般的中國傳統文化。於是,在這個本命年的時刻,中南海大人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古老的中華民族何以能重新煥發青春活力?積貧積弱的中國何以能迅速趕上時代發展的潮流?

這樣的問題,有些像李約瑟之謎:相對於西方世界,為何古代中國科技進步國家興盛,近代中國科技落後國家衰弱?中南海大人們對自己的提問,自問自答的官方答案是:從根本上說,就是中國人民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成功探索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如此官式答案,不但中華大地的聰明才智和西方的知華專家學者,不會感到滿意,連中南海大人們大概也覺得不好意思。因此補充說:改革開放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變革,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今天中國的繁榮和進步。

這樣補充,比較接近事實,也較容易令人信服。以中共建政六十年來看,大概可分為前三十年後三十年。前三十年毛澤東思想掛帥,毛澤東用的是不破不立,結果只破不立,基本上是破的三十年。後三十年鄧小平理論掛帥,鄧小平用的是改革開放,以摸着石頭過河來立,基本上是立的三十年,而「積貧積弱的中國能迅速趕上時代發展的潮流」,主要原因正在此也。

按照中南海大人的展望:再過四十年,將迎來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到那時,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將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到那時就是二○四九年了,果真飛龍在世界東方乎?

以中華民族之歷史長河而言,三十年四十年,都是彈指之間。然而三十年改革開放成功背後的問題,實乃重開放輕改革也。中南海大人們向前看,又有何符合中國國情之改革大戰略?

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