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2009

精神病支援「得個講字」

多宗涉及精神病者的暴力事件,凸顯政府支援不足。多個團體昨炮轟政府「得個講字」,醫護人員及社工跟進病者出院個案欠溝通,又不滿精神病新症輪候長達兩年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領導的精神健康服務工作小組成立三年多,竟只得出精神病「愈早介入愈好」的結論,食衞局與社會福利署承認政策有不足,但死撐已增撥資源加強服務。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與福利事務委員會昨召開聯席會議,多個團體於門外抗議。會上各團體批評本港欠缺全面精神健康政策,精神康復者聯盟指現時精神病新症一般輪候兩年半,時間太長,要求醫管局增加夜診服務。康和互助社聯會批評當局跟進出院個案欠缺統籌,醫護人員及社工「各有各做」,曾有社工帶病人覆診,醫生卻指病人情況穩定,質疑為何覆診。

康復者難就業融入社會

有團體不滿政府對病人及家屬團體欠缺支援,康復者難以就業及融入社會,直斥當局「可恥」。平機會指政府欠缺本地精神病及情緒病的相關數據,未能掌握實際患者數目,最近一次由衞生署發表的報告已追溯至四年前。

社署署長聶德權堅稱,醫護人員及社工之間已有跨專業溝通平台,共同評估出院病人的復發風險及制訂跟進方案,但承認可再加強統籌。他又指,社署有一百九十七名醫務社工,今年度將再增派十名社工。食衞局副局長梁卓偉承認,搜集精神病數據有不足,精神健康服務工作小組已接獲四十六份專項研究申請,期望明年可展開研究。他又指,工作小組早前聽取轄下三個專家小組匯報初步建議,確認及早識別及診治患者的重要性,建議培訓基層及社區護理人員協助介入精神健康問題,改善門診輪候時間,加強社區外展及住宿服務。

梁的答覆旋即引來在場團體及議員批評,斥政府「得個講字」,周一嶽領導工作小組三年多,至今竟只得出「愈早醫愈好」的結論,毫無具體措施,「唔通真係要搞到有人死,先至肯做嘢?」有議員批評工作小組欠缺前線員工、康復者及家屬代表,不夠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