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處報告,全港十五歲以上人口中,一百六十多萬人患有慢性疾病。他們六成患高血壓,患糖尿病或高膽固醇則各兩成多;罹患與上述三者相關的心臟病或中風,分別約為百分之十一及百分之四。另外,約百分之四慢性病患患癌。
新流感是傳染病,而非慢性疾病。但同一年齡人士患新流感而病情嚴重的比例,慢性病患較非慢性病患,高出數倍至數十倍。可見新流感只是導致慢性病患病死的「背上最後一根禾草」。成功預防新流感只不過是除去這根禾草,但其他禾草一樣可隨時壓下,殺死他們。
故此,政府只高調防流感,並非全面針對問題,為慢性病患提供妥善的恒常護理亦至為重要。但政府對這方面的重視,與新流感事事做騷比較,差天共地。以藥物為例,醫管局為節省丁點兒金錢,選用發霉「別嘌醇」,結果害死癌症病患。隨後懷疑出現問題的還有糖尿藥「甲福明」及心衰竭藥「呋塞米」。病患扶着手杖、乘着輪椅,一而再到公立醫院更換藥物的狼狽畫面,已成政府刻薄慢性病患寫照。
沙士一役之後,政府斥巨資建傳染病中心,每張病床成本動輒百萬元;新流感暴發,豪擲七億元購買成效未明新流感疫苗,日日明知故「測」,進行以千計新流感測試。但在不顯眼處,慢性病患卻在默默受苦:病房擠迫、護士短缺,輪候經年不獲治療,含恨而終。
以「可恥」二字形容周一嶽的醫療政策,已算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