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大門打開小門閉 枉有緊貿嘆無奈

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已是本港的常客,四個月前他率團到本港簽署CEPA(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第六份補充協議,昨日他又與廣東省長黃華華等十多個中央部委及珠三角九市領導在港參與CEPA宣講會。中央政府及廣東省對落實CEPA高度重視,恰恰反映CEPA在落實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姜增偉直言,由於宣傳不足,CEPA雖已落實六年,但內地仍存在個別地區不認識有關政策的荒謬情況,以致進展緩慢,影響成效。姜增偉建議兩地政府加強溝通,內地邀請港商前往落實CEPA的城市考察,並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增加法規透明度,並研究降低港商投資內地門檻的可行性。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承認,香港業界反映,落實CEPA仍存在「小門未開」的問題,部分原因是兩地在體制、規管和對接方面存在差異。專業人士則指出,北上執業仍然關卡重重,認為內地對專業服務界別存在保護主義,令他們難以取得執業資格。

CEPA由及時雨慢慢淪為雞肋,這是不爭的事實。二○○三年中央與香港簽署CEPA協議,被視為中央向香港送禮,目的是幫助香港走出沙士後的經濟低谷。港府亦聲稱,CEPA落實至今已為香港額外帶來五百八十億元的經濟收益,並創造四萬三千個職位。但事實上,除了個人遊之外,其他措施對香港的幫助並不大,聊勝於無。本港多個專業界別都抱怨,在CEPA之下,內地市場准入門檻仍高,而且缺乏配套措施及實施細則,以致政策立意雖好,卻無法發揮應有的潛力。

客觀來講,CEPA效果未如理想,固然有內地地方政府在理解及執行上出現偏差的因素,但主要應歸咎於港府好大喜功,不肯腳踏實地。這些年來,港府滿足於向中央攤大手板,不停地要政策、要好處,CEPA補充協議幾乎年年簽署,港府亦以此作為政績來炫耀,但對港商碰到的實際困難卻不聞不問,更不願出面與內地溝通,為港商解決問題。

如果將內地市場視為一個巨大的寶庫,CEPA政策就是鑰匙,能不能打開這個寶庫,取決於港方自己。港府手握鑰匙,不去想辦法開門取寶,反而一味投訴「小門未開」,可以說是本末倒置。

事實上,CEPA是特殊環境下的特殊產物,時機一失,便後悔莫及。香港是世貿成員之一,作為中國特別行政區,中央政府可以CEPA的形式,讓港商較其他外商優先進入內地市場,搶得先機。但商機稍縱即逝,如果香港不抓住機會搶先進入內地市場,站穩腳跟,等到內地市場向其他國家和地區全面開放,港商便再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CEPA也就失去了效用。

可以說,CEPA有如灰姑娘身上的法寶,必須在指定時間內才能發揮作用。可悲的是,港府守株待兔,已經整整浪費了六年時間,隨着內地加速對外開放,CEPA的效果正在遞減,優勢日益淡化,長遠而言,若港府仍將CEPA視為振興經濟的萬應靈丹,這不過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CEPA雖然好,可惜近黃昏。中央政府敦促盡快落實CEPA,既體現中央關照香港的拳拳之意,亦反映對港府蹉跎歲月的不滿。怕只怕,港府自己不爭氣,無論中央如何送禮,終究是爛泥扶不上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