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唐發表「領導——包容的藝術」演講,值得研究的不是那些英明神武、高大威猛、有容乃大的論述,而是有關入廚房、揸鑊鏟、煮東西的「個人經驗」也。
這個廚房經驗,唐唐講了兩點。
第一,他認為,香港早已告別精英政治的階段,不可能再以「我煮乜你食乜」的心態去施政,而要適應市民對於「吃甚麼」、「怎樣煮」、「誰去煮」,都有份話事的這種變化。
第二,對於「眾口難調,這樣煮出來的飯會好吃嗎」的問題,唐唐的看法如此這般。首先,食客有機會給意見,不好吃的話他自己有責任,多少會有點啞子吃黃連。其次,要相信群眾智慧,在七嘴八舌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得出好的結論。還有就是,廚師有責任給意見,根據自己的經驗,點出問題所在,讓各方面的想法都能夠充分表達,努力去營造共識,然後落鑊上枱。當然,有了決定後,廚師就要勇於抓緊鑊鏟,不受干擾,煮好嗰碟餸。因為世界上總會有個別喜歡在旁邊加油加醋、添煩添亂的好事之徒,如果把持不定,結果就會是「大鑊」,而廚師就要「孭鑊」。
唐唐因為要講「聆聽與讓他人參與」的藝術,於是以個人的經驗炒出了這番廚房理論。現在我們要問的是,即使香港一早已告別精英政治的階段,為甚麼特區政府這個熱廚房揸鑊煮出來的東西,次次結果都是「大鑊」甚至是非常「大鑊」呢?
由於「身在廚房中,不知廚房真面目」,唐唐當然答不了這個問題。真正原因嘛,第一,這個煲呔曾政府將領導當作包裝易容的藝術,只有小聰明而沒有大智慧也。第二,小聰明產生不了真正的領導力、決策力、執行力。第三,在缺乏領導力與決策力的情況下,煲呔曾政府領導不了群眾,對好事之徒的說三道四加油加醋不知所措把持不定,無法決策。第四,到了胡亂決策胡亂執行時,結果自然「大鑊」,而在無人「孭鑊」下,也就鑊鑊「大鑊」惡性循環矣。
這叫「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再加一句「行必大鑊」!朱鎔基早有先見之明。唐唐其實不懂領導的藝術!
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