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古物古蹟辦事處被指霸佔古蹟作辦公室自用。多名學者及議員批評當局將逾百年歷史並被列為法定古蹟的尖沙咀前英童學校,改建成古物古蹟辦事處的辦公室作自用,而且不將具歷史意義的建築全部對外開放,批評當局霸佔了市民可享用公共空間,無視活化古蹟的重要意義,有自拆保育招牌之嫌。
古蹟辦現址的前身為尖沙咀英童學校,是本港現存最古舊的英童學校建築,外牆以紅色為主,擁有闊遊廊、高樓面等典型維多利亞時代建築特徵,於一九○二年落成之後,曾遭改建成健康院,及至一九六九年,被撥歸予尖沙咀街坊福利會擴充之用。不過,九十年代初,尖沙咀街坊福利會搬遷空出建築,交予古蹟辦作辦公室後,開始不將建築物對外開放,年來有私人公司希望政府重新將建築物開放,與諾士佛臺及天文台等串聯成新景點,但古蹟辦始終未見回音。
大門鎖上參觀受阻撓
油尖旺區議會近日在會議上,亦要求當局開放古蹟辦予市民參觀,對方竟然解釋「入面無嘢睇」,區議員關秀玲更引述對方指「出面影吓相已經好足夠」,隨即惹來她與其他多名區議員強烈不滿,認為當局與民爭利。
記者日前往上址視察,但只能在外圍參觀,若想再進入建築物內部,便發現古蹟辦主樓門外貼有一張「辦公室重地,遊客止步」的告示,大門亦被鎖上,進內時必須按門鈴。當記者欲進入主樓內參觀,即時遭一名女職員阻撓,指內為古蹟辦的辦公室,市民不可參觀,又指若有需要,可到九龍公園內的文物探知館。
保育政策「金玉其外」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通識科講師兼當區區議員陳偉強指出,前英童學校建築上結合當時東方社會情況,由於當時香港天氣炎熱,許多歐洲來港學童未能適應而感染瘟疫,最終要拓寬走廊通道,令室內氣溫大幅下降,故此該建築物除其維多利亞時代特色外,亦擁闊遊廊的風格。他批評古蹟辦不開放建築內部予遊客及市民參觀的做法,令一個個如此重要的香港歷史故事失落,顯示政府保育政策「金玉其外」,只顧保護古蹟的外表,有自拆保育招牌之嫌。
古蹟辦發言人回應指,歷史建築物可有不同的再利用用途,英童學校已由古蹟辦使用近十七年,與其文物價值十分配合,政府目前沒計劃改變作其他用途。
記者陳兆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