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港大醫學院院長林兆鑫承認一項「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判即時入獄二十五個月。林是千計香港醫生的老師,我還是醫學生時,他傳授的是胃酸與潰瘍關係。為病人插胃喉,二十四小時抽取胃酸,量度分泌量及酸鹼度,發現十二指腸潰瘍病患夜間胃酸分泌量特高,且在吸煙後更高。此等研究對治療潰瘍有實質作用,包括指示病人在晚飯後服藥,對抗夜間的高胃酸分泌,及更理直氣壯囑病人戒煙等。
不論林的下場如何,曾受教於門下者,皆難以否認因而獲益,甚或在專業生涯中,終生受用。但教授如今亦成反面教材,也許這出乎意外的一課,眾門生在用心細味後,說不定可成更好的醫生。
事件再次凸顯醫德不可盡信,有效制衡必不可少。須知道貌岸然的背後,只是脆弱不堪的血肉之軀、人類獸性的另一面。若沒有不分階級、地位,凡醫生皆適用的法律及專業制衡,「醫德」可能只是以專業之名行惡的掩飾。
社會輿論一向抬捧名牌。抗新流感伊始,政府便搬出名牌大教授,力撐浮誇搞作,硬把新流感說成沙士翻版,結果各行各業損失慘重,市民擔驚受怕。
林兆鑫事件告訴大家,名牌未必可靠;亦不可迷信權威,因為兩者背後皆可有不可告人的勾當。唯一可安心信納的是道理、是確證,而絕非權威。耍權威、不講道理抗流感,結果傷害社會;耍權威盜收捐款,結果鋃鐺下獄,應引為鑑戒。